大唐之後是大明

第二十三章 眾前盡顯少年狂 四(1/2)

    這禦前閱武大比試的會場,是在西內苑的空地裏搭了九個台子,外圍有八個,繞著正中間那個最高大的,正好呈梅花狀。

    曾葆華早早就到了甲字組來集合。這裏都是河南府和京畿各州縣官署的代表,尷尬的是其它州縣來的都是未入流的小吏或手力弓手,多半是從民間征募的,臨時給了個身份,代表出戰。

    還是河南府洛陽縣的人實誠啊,居然派出自己這位權勾右縣尉公事出戰。看著周圍這些同組選手畏畏縮縮的樣子,曾葆華哭笑不得。自己一身青袍往這裏一坐,這些選手們未戰就先怯了三分。

    縣尉在流內官裏算是最末等的,但是對於這些草民百姓卻十分有威懾力,尤其是自己還是專管社會治安的。這些選手十個有八個都是各縣武館裏出來的,身份底子清白不了。要是真敢把自己打了,比試結束轉過臉去,一紙公文喚他們到洛陽縣西廳來問話。他們敢不來嗎?

    一進了西廳大門,揉圓搓扁,那還不是由著自己來?

    這事鬧的,我明明可以憑實力就能殺進複賽的,卻被無比肮髒的官場規矩給玷汙了。唉...我太難了!

    一位內侍省典直上台,大聲宣布了此次禦前閱武大比試的規矩。先按甲乙丙丁戊等組,在外圍八個台子上分組捉殺。每組前十位優勝者進複賽。此時繼續抓鬮分成六組,再行捉對廝殺。

    將對手打下台來,又或對手投降者,則為勝。六組決出六位勝者,再在中間台子上分別捉對廝殺,決出三位來,此為前三甲。最後三位一同混戰,誰先不敵者為第三狀同。留下的兩位繼續廝殺,勝者為第一狀首,輸者為第二狀副。

    不過曾葆華話裏話外聽出來了,上台之前先寫結書。畢竟刀槍無眼,你既然願意上台就要自甘風險。你覺得打不過,認輸或者往台下一跳就行了。偏偏你死撐著不肯認輸,或者來不及認輸或逃生,對手一時失手弄死你了,那就不得追究。

    真是要玩生死鬥啊。不過想一想也對。內侍省舉辦這樣的比試為的是討官家歡心。官家什麽人?半生戎馬,見多了生死。你這比試不帶“血彩”,怎麽讓官家喝彩叫好?

    披著半身皮甲,扛著白杆槍,在王審時和燕小乙的陪同下,曾葆華一邊在心裏思量著事,一邊在閱武比試場上轉起圈子來,算是熱身活動。

    眼看就要到吉時了,可是觀禮台上,除了內坊、內仆、內府、飛龍廄、內苑監等幾位貴人外,再沒有看到其他的人來。傳說中會禦駕親臨的官家不見影子,陪同觀戰的皇子、重臣等貴人們也不見蹤影。就連內侍省最頂層的大佬們,宣徽南院使兼領樞密院使李紹宏、宣徽院使孟昭漢、昭宣使李從襲等幾位通通沒來。

    這讓圍觀的數百內侍和參賽選手們議論紛紛。這禦前閱武比試怕是要涼啊。不過也有另一種說法在悄悄流傳。這幾日隻是初賽,等到三甲決戰時,官家和權貴們才會來。

    很多人信以為然,在場外熱身比劃著,想著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本事,在官家和貴人們麵前露臉,謀一份大好前程。曾葆華和王審時對視一眼,默契地搖了搖頭。

    “華哥兒,可算找到你了!”楊井水和韓平賢慌慌張張地從人群裏擠了過來,低聲說道。

    “出了什麽事?”

    “華哥兒,請這邊說話。”楊井水左右看了看,和韓平賢一起把曾葆華三人請到偏僻處。

    “我們打探到一個消息,說飛龍廄內給使韓順意圖在這次比試中對華哥兒不利。”

    “韓順?是哪一位?”曾葆華莫名其妙,我怎麽又得罪人了?這次比試中我知道要暗中小心普三郎的暗算,怎麽稀裏糊塗地又多了位敵手?

    “就是前日打了小賢子的那一位。”楊井水看了看同伴,低聲說道,“前日小賢子被這韓內給使扇了幾巴掌後,惶惶不安。四下請托,想求人到韓內給使麵前求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