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後是大明

第十三章 青衫初入九重城 一(2/2)

    小兒各選年十二三者二百餘人,列四行,每行有隊頭一名,四人簇擁並行,都戴小隱士帽,穿緋綠紫青生色花衫,上領四契義束帶,各執花枝站定。

    先有四人裹著卷腳襆頭,穿著紫衫,擎著一麵彩殿子,內金貼字牌,擂鼓而進,謂之“隊名牌”,上有一聯,“福如東海、壽比南山”。街邊彩棚裏的樂手奏樂,小兒隨著曲聲舞步進前。參軍再一揮竿,八位小兒班首走近高樓,齊聲高賀:“祝安公福壽延綿!公侯萬代!”

    喊罷,樂聲大作,眾小兒群舞合唱,且舞且唱,熱鬧非凡。

    小兒隊走畢,參軍再揮動竿旗,招女童隊入場。

    女童選妙齡容豔過人者四百餘人,或戴花冠,或仙人髻鴉霞之服,或卷曲花腳襆頭,皆穿四契紅黃生色銷金錦繡之衣,人人新妝,曼妙容華。

    帶隊杖子頭四人,皆裹曲腳向後指天襆頭,再簪珠花,穿紅黃寬袖衫,執銀裹頭杖子。接下來是城中勾欄頭牌,有韓奴哥、花姐哥、李伴奴、酥雙奴等十數人。每位皆有四人簇擁,多作仙童丫髻,仙裳執花,圍在中間,然後舞步成列前進。走到高樓下,分舞《采蓮》,紛紛列成蓮花狀。

    周圍百姓齊聲叫好,歡騰一片。曾葆華在遠處看到,高樓上灑下銅錢花枝,如漫天金雪。

    接下來是百戲,有地方州縣組織的,也有各禁軍組織的。

    先出來的是地方州縣的,有上竿、跳索、倒立、折腰、弄碗注、踢瓶、筋鬥、擎戴之類,藝人或男或女,皆紅巾彩服。分在各處,賣著力氣戲耍著。圍觀的眾人拍掌叫好,聲音如海濤巨浪。

    軍中的則氣勢磅礴許多,先列鼓子十數麵,一人搖雙鼓子,走近高樓進致語,高唱“青春三月驀山溪”。唱訖,在鼓笛聲中,一人裹紅巾舉大旗先進,接著獅豹被驅趕入場,在養者喝聲中,坐立進退,舉止奮迅乖巧。

    接著又一紅巾者,手執兩麵白旗,跳躍舞動,如旋風一般而進,謂之“撲旗子”。在他後麵有花妝輕健軍士百餘人,前列旗幟,各執雉尾、蠻牌、漆槍、木刀,初成行列,拜舞互變開門奪橋等陣,最後列成“偃月陣”。

    樂手吹奏“蠻牌令”,有兩人出陣對舞,如擊刺之狀,一人作奮擊之勢,一人作僵仆。先後出場七對,或以槍對牌,或刀對牌。忽然一聲如霹靂炸響,眾人嚇了一跳,卻謂之“爆仗”。刀槍盾牌手紛紛引退,此時煙火大起,有假麵披發,口吐狼牙煙火,如鬼神狀的人上場。為首者穿著青帖金花短衣,帖金皂,跣足,隨身攜帶大銅鑼,步舞而進退,謂之“抱鑼”,以為驅邪祈福。

    眾人又是一片叫好聲,似乎整個洛陽城都在這歡呼聲中微微顫抖。

    站在旁邊的楊崇義看著這一切,卻是黯然無語。曾葆華不由問道:“崇義,為何黯然傷神?”

    “華哥兒,看到此景,我卻忍不住想起南華觀,想起河北各地,想起我們下山來一路上遇到的情形,一時不知說些什麽。隻是城內與城外,卻有人間與地獄之分。”

    曾葆華和燕小乙看著眼前,恍恍然如同另一個世界,也是一時無語,隻能一聲長歎。隻是這歎息,輕飄飄晃悠悠,不一會就被一浪接著一浪的歡呼叫好聲衝刷得無影無蹤。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