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死的大唐後生

第三十九章改善關係的誘因(1/3)

    之後的幾天,孫思邈再也沒有說出趕紀嶽走的話,也不知道什麽原因,或許是因為他做的飯好吃。

    這也是紀嶽認為的。

    其實按照現如今的人類的口味,紀嶽的廚藝很一般,但架不住大唐人沒吃過這種類型的。如果給紀嶽一個炒鍋,還有現代所用的調味料,紀嶽估計不出十天,能將孫思邈養胖十斤。

    紀嶽吃著好吃也是因為他許久沒有吃過現代口味的食物,所以咋一吃,感覺比之五星級大廚做的都好。

    可是這兩天,紀嶽的胃口極速下降。一個是食材稀少,雞鴨魚肉等之類的肉食,不能多吃,多吃會膩;第二個就是他的手藝實在算不上好,每天都是千篇一律的味道,換誰胃口都好不了。

    紀嶽是很想將現代的炒菜技藝拿出來的,奈何煮飯用的鍋實在是不適合炒菜。

    孫思邈每天一如既往的進山,也不知道這山裏麵咋就那麽多草藥,似乎挖不完一樣,每天回來,他都扛著一竹筐草藥。

    紀嶽是一如既往的在茅草屋周圍晃悠,也每日都去水潭裏洗個澡。運氣好的話,就抓條魚回來。運氣不好的話,就空手回來。

    每次空手回來,孫思邈都會用非常哀怨的眼神看他,看的他就好像犯了多大的錯誤一樣,一個勁的心虛不已。

    孫思邈很喜歡吃魚,隻要有,每次都是兩大碗。魚湯很少喝,大都是吃魚肉。

    紀嶽很真怕他吃這麽多魚,會吃出很多不好的毛病來,為此還勸了幾句,但卻換來了更大的哀怨。

    勸不動孫思邈,紀嶽也隻好放棄。不過後來也想開了,人生七十古來稀,孫思邈都已經九十歲的人了,也算是活夠本了。既然現在還有那麽好的胃口,何不滿足一下口腹之欲,說不定什麽時候就嗝屁了。

    紀嶽倒是沒有因為自己的出現,而使得孫思邈萬一無法再活夠兩個半甲子的時間而內疚。畢竟現在的大唐,和他認識的大唐,是不是同一個大唐,還是個未知數。

    雖然開國皇帝都是李淵,雖然都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日子也是一樣的,雖然第二任皇帝都是李世民,也是行二,同樣經曆了渭水之盟。雖然也有著同樣的文臣武將,可是偏偏在征討突厥時出現了拐點。

    現在的大唐,李世民選擇了禦駕親征,而原來的那個,李世民並沒有如此。

    紀嶽倒是很想弄一些史書來看看,之前的朝代曆史有沒有發生變化。

    隻是孫思邈這裏幾乎都是醫書,和曆史有關的沒有一本。

    問孫思邈,孫思邈不太樂意搭理他,從來不和他說。

    對於紀嶽開口師父,閉口師父喊自己,又自稱徒兒的,孫思邈已經嚴厲的警告過他很多次了。但是奈何,紀嶽就像個狗皮膏藥似的,算是徹底的賴上自己了。

    所以後來,紀嶽如何稱呼自己,也已經麻木了。孫思邈也已經想通了,無論喊什麽就是一個稱呼,可以叫張三,也可以叫李四,“師父”二字就是一個稱呼而已,沒必要大驚小怪的。

    想雖然這麽想,但孫思邈心裏還是有些隔應的。“師父”二字在古代可是一個比較神聖的稱呼。古人言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都已經和父親等同了,能不神聖嗎?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