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死的大唐後生

第三十章三種農作物(2/3)

    花生雖然也不錯,又有著“長生果”的美譽,但畢竟產量有限,無法與土豆和紅薯相比。

    在這個不餓肚子就是奢望的年代,土豆和紅薯顯然要比花生重要的多。

    但紀嶽想來,花生可以當做經濟作物來種植。

    花生當做下酒菜是一個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可以榨油。

    在現代,花生油要比菜籽油和豆油賣的貴。紀嶽不知道花生油好在哪裏,但貴肯定有貴的道理。

    其實紀嶽還是挺希望能找到玉米的。隻是可惜沒有找到。畢竟在現代,除了農村,誰家會買已經成熟的玉米粒。就算買玉米粒,也是那種半熟的,可以掐出汁液來的。但是這種是不成熟的,就算有,也無法種植。

    紀嶽珍而重之的將三種農作物收起來。他穿越大唐,隻要有這三種農作物,就沒有白來一趟。

    那些所謂的提高大唐經濟,改善社會結構,或者帶領全大唐人奔小康。這些都不太現實,紀嶽也沒有那個本事,沒有那個能耐去做這些事。

    還是先從最小出著手,起碼可以讓老百姓先不餓肚子。

    等收拾完這些,紀嶽將背包放在一旁,便將車子開進坑裏。

    這個坑還是很大的,車子放在裏麵綽綽有餘。

    紀嶽並沒有直接用土掩埋車子,而是砍伐了一些樹木,在車子周圍搭起一個棚子。

    先用土將棚子周圍的空隙掩埋嚴實後,又在棚子頂覆蓋上半米深的土層。

    為了不使人和野獸走在上麵陷進去,或者被人察知到下麵是空的。紀嶽搭設的棚子的強度很高,他還專門上去,使勁的蹦跳幾下,沒有上下浮動的感覺,就像是踏在堅實的地麵上一樣,紀嶽這才放下心來。

    紀嶽背上行囊,最後看了一眼埋葬車子的地方,這才昂首挺胸的離開。

    紀嶽是個專業的驢友,對於登山很是熟悉。不過那是一千年後的山,和現在的山還是有所不同的。

    大唐時期自然環境還沒有遭到破壞,很多地方都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山林茂密,野草叢生,根本就沒有一絲狹小的路徑供他行走。

    但紀嶽也最喜歡爬這樣的山,因為沒有人類活動的痕跡,就留存著原汁原味的自然風光。

    這個時代,就算有人類活動的痕跡,也畢竟破壞力有限,自然風光還是那樣的美麗。

    在山林裏穿行了三天,他的衣服被樹枝劃破了不少地方,身上也有一些傷。

    紀嶽攜帶的罐頭吃完了,從這一刻開始,如果他不想餓肚子,就必須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打獵了。可他畢竟不是專業的獵人,也從未打過獵,可想而知有多困難了。

    憑借著從電視上、上,或者是自己憑空想象出來的打獵辦法,紀嶽設置了很多陷阱,卻沒有成功獵到任何一隻野獸。

    已經整整一天了,紀嶽就喝了一些水,沒有吃任何的食物,已經餓得不能行了。

    爬山是個巨耗費體力的活動,沒有堅強的體力,堅韌的毅力和充足的營養,最好還是不要玩爬山運動。

    肚子咕咕叫,就像戰鼓一樣,時時刻刻在提醒著紀嶽。

    眼看著天快要黑了,紀嶽停止了前進的步伐,挑選了一棵高大粗壯的樹木爬了上去。

    夜裏在山林裏麵過夜,最好不要在地麵上。因為也要是很多野獸是夜間活動的,安全性最高的地方,就是樹上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