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好萊塢生活

第106章(1/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跟瑪格麗特想的沒錯,第二天的新聞裏麵金球果然獨占鼇頭,各個雜誌報刊的頭版頭條都被這個沒節操的獎項給占領了。

    ‘金球曆史上最年輕的影後誕生’《紐約時報》

    ‘湯姆·克魯斯二次金球封帝,奧斯卡或有青睞?’《好萊塢報道》

    ‘羅伯特·德尼羅vs瑪格麗特·簡,新老演技派的交接’《洛杉磯時報》

    ‘狂卷前哨和風向標,瑪格麗特·簡離奧斯卡還有多遠?’《華盛頓郵報》

    ......

    以上那些中規中矩的毫無新意的報道都是來自比較有威信的大報紙。小報的節操就沒那麽高了。

    ‘金球再封,奧斯卡何時走到盡頭?湯姆·克魯斯十年衝奧之路展望’《世界新聞報》

    ‘金發美女的逆襲?瑪格麗特·簡和麥當娜·西柯尼同時獲封金球影後’《八卦周刊》

    ‘風向標是否預測準確了奧斯卡?瑪格麗特·簡於湯姆·克魯斯這對好友能否在奧斯卡上如願以償?’《紐約郵報》

    ‘公關的再一次勝利,最帥的影帝和最美的影後,金球看臉不看人’《太陽報》

    .....

    這些是跟演技獎有關的,跟瑪格麗特沒關係的別的獎項譬如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什麽的報紙雜誌上就差掀起狂潮了。頒獎季連明星出門遛個狗都能掰成是擔心獎項歸屬呢。更何況是一部外國電影橫掃的事情了,韋恩斯坦兄弟的作為並不是什麽秘密,媒體們也不會報道的太過。但是人家總要吃飯,而且《英國病人》是一部純粹的英國片,從導演到女主角再到男主角沒一個是美國人,更何況還有那個婚外戀的題材,媒體不噴它噴誰?

    反正《英國病人》在獎項上有多麽的大熱,在群眾中就有多麽的不討喜。

    不說美國人民本來就不怎麽喜歡這種觸碰道德底線問題的電影,就說《辛德勒名單》阿蒙·戈斯的遺澤,還是有相當的一部分觀眾因為這片子是那個‘屠夫’演的拒絕觀看呢。

    整部電影首映票房才不到500萬,比當初《羅密歐與朱麗葉》還低。雖然是跟米拉麥克斯采取了藝術片的一貫放映方式‘點映’有關,但和題材不討好,導演和演員都不是大明星也不是美國人這點也分不開關係。那票房增長的速度啊,到奧斯卡提名出來堪堪增長到3000萬,這會兒功夫《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票房都衝到一億兩千多萬了,簡直讓人不知道說什麽好。

    不過好在有了奧斯卡的提名現在放映的院線是增加了不少,而且如果這片子能在奧斯卡上麵大勝而歸的話海外的放映權,電視版權,錄像帶或者是dvd發行權的價格肯定會有大幅度的提升。一般這種藝術片的放映周期都很長,在藝術院線裏麵待上個一年都不是什麽大問題,再加上這片子沒什麽違禁的地方,評級也不高,幾十個放映國家還是有的,借著奧斯卡的東風沒準兒衝上一百個國家也說不定。現在奧斯卡可不是十幾年後的奧斯卡,不但含金量還算高,也值錢著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