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色生梟

第三八三章 長生(1/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京城的迷霧當然不會隻出現在楚歡的府邸,整個京中在清晨時分都籠罩在薄霧之中,早起的人們看到此景,都是嘖嘖稱奇,多少年沒有在這個時節看到如此晨霧了。Ww WCOM

    皇城當然也是籠罩在迷霧之中。

    皇城的紫玉殿,那是皇帝修道之所,皇帝陛下一年有大半年的時間待在這裏,而且紫玉殿自成體係,除了修道的道士,這裏麵甚至不允許太監進出,更不用官員妃嬪了,便連皇帝極為寵愛的皇後,在皇帝修道之時,那也不能進入其中。

    紫玉殿被稱為皇宮內的清秀聖地,按照司台道宗法,紫玉殿充滿了靈氣,對於修道參長生,有著極大的裨益。

    道教萌芽,始於老子《道德經》,老子被拜為道教之祖,但是真正將道法形成宗教,卻是始於東漢順帝之時。

    蜀郡鶴鳴山有異人張陵,把儒家的敬和百姓法祖總結匯集,並加入了其他諸子的思想,形成了一個嶄新的宗教,曰道教,起始則是成為五鬥米教。

    五鬥米教之所以如此稱呼,是入教的教徒必須上繳五鬥米,以此讓世人明白,民以食為的道理。張陵出身蜀郡,地域風俗奇特,一開始便被蒙上了神秘的麵紗,甚至一度被人們認為是巫教,所以初始之時,五鬥米教教徒甚至被誣蔑為“米賊”。

    但是五鬥米教創立之始,卻是扶危救困,道徒治病救人不在少數,隨著五鬥米教徒的逐漸擴大,人們也漸漸明白了這並非邪教,聲勢慢慢壯大起來,從張陵張師創教開始,子嗣張衡繼承衣缽,其後五鬥米教蔓延極廣,按照地域形成了諸多的派別。

    東晉之時,五鬥米教一度展到鼎盛時期,出現了諸多的道教世家,例如琅琊王氏、陳郡謝氏、丹陽許氏、東海鮑氏等等,這些名門望族都成為了五鬥米教教徒,由此五鬥米教從民間宗教,逐漸與官府靠攏,五鬥米教一開始強調的是民以食為,互助互愛,建下太平,教眾不在乎誰做皇帝,隻在乎安居樂業。

    五鬥米教於蜀郡,張陵之子張衡、其孫張魯保據漢中多年,此後與朝廷走在一起,互相利用,使得五鬥米教的影響從西南一隅播於海內,至此五鬥米教的名號聲震下,而五鬥米教的教名漸漸不適應時下情勢,遂改名為師道,其實到了這個時候,五鬥米教以民為重的教義,漸漸變成了以為重,皇帝是上之子,五鬥米教改名師道,便是變相地以朝廷子為重。

    在五鬥米教展時期,漢靈帝時期,朝廷昏庸,百姓流離失所,民不聊生,張角已經趁勢而起,以《太平清領書》傳教,號稱太平道,自稱大賢良師,信徒遍布下九州,很有影響,黃巾起義失敗之後,太平道勢微,卻並無斷絕。

    師道與太平道雙道並存,但是教義卻完全不同,師道重朝廷,與朝廷合作,互惠互利,借用朝廷擴張勢力,而朝廷也借用師道控製民心,在朝廷的眼中,師道是個乖孩子,而太平道卻恰恰相反,自黃巾起義開始,太平道便一直是朝廷的眼中釘肉中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