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是醫神

第五十三章:兩位大師(2/2)

    張無患點頭,目光再是一掃,在廣場的兩邊空地上,還擺放有很多中西醫的治療器具。

    無論是布置,還是準備,可見舉辦方盡心盡力,同時主次分明。

    此時,時辰未至,廣場上沒人,在廣場正南方,一座拱形小橋橫跨河麵,連接兩邊,被安保人員守住。

    然而河道的周圍,圍繞著許多看病、看熱鬧等,帶著各種目的的人群,翹首以盼。

    乘此時刻,李喚說道:“張醫生,本次活動患者,主要都是現場患者自主進入看診區,訴說病情,然後各家醫院的醫生采取自薦的方式,前往看病”。

    他大致交代流程。

    “我明白了”張無患點了點頭,然後兩人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打發時間。

    時間不久,人群開始騷動起來。

    “快看,林清泉林醫師來了!”不知是誰喊了一句,眾人紛紛看去。

    稱師,普遍就是大師的意思,在之下,尋常稱呼大夫、醫生,而“師”字一出,充滿濃濃敬意,代表患者的認可。

    這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尋眾人目光看去,擁擠的人群自動讓開道,為首走來一位穿著白色大褂的五六十歲老者。

    他雖年紀頗大,但是步履有力矯健,在他身後還跟著一群白衣男男女女,路過拱橋,安保人員自動放行。

    同時,閃光燈“哢哢哢”的響。

    隨後不久,人群又開始騷動。

    “大家快看,海城中醫院的張澤園,張醫師來了!”還是那個人喊。

    眾人看去,目光中迎麵走來一個老者,五六十歲數,目光深邃,穿著灰色素衣,腰間有個繡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裏麵裝有他的“園林三十六針”。

    這同樣是一位大師級人物,和林清泉並列,是華國少有的九位醫療界大師之一,不過此人在中醫方麵頗有建樹,尤其是一手園林三十六針,使的極為精湛。

    據說這針法名字還有個由來。

    張醫師出生貧寒,從幼時就對針灸頗感興趣,他沒事就拿著母親的縫衣針,照著書在公園裏練習,漸漸待他在行業中傳出名聲,他的一手針法便是被人笑稱“園林三十六針”。

    對此,老人家也是哈哈一笑認同。

    閃光燈同樣閃爍,這都是名望人物。

    說到他,中醫係的人沒有不知,張無患更是視為偶像,知道他坐鎮在海城中醫院,所以苦心讀書,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被他看中,拜之為師,學習他的“園林三十六針”。

    那想到,眼得的機會,居然被班長他爸從中作梗,這也是當初他灰心喪氣的重要原因。

    張老名聲傳遍全國,甚至海內,能拜他為師,就是京城一二環的一套房子都不換。

    可見之珍貴。

    這是奪業之恨,張無患現在想想,都咬著牙,不過見到張老,他還是略有激動。

    很快隨著兩位巨頭落座,在他們身後依次進入二三流醫院的代表,最後是他們這些沒有出處的醫生。

    (為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