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唐啟明

第九十四章 日暮城樓傳戍角(三)(2/2)

    “現在這朝野,隻需要一個能征善戰,驍勇無比的曾十三郎,不需要一個出口成章、詩詞全才的曾十三郎。”曾葆華笑著答道。

    李穀盯著這個比自己年輕五六歲的軍使,思緒萬千。

    他少小有俠義之氣,知恥後苦讀史書,這份意氣變成了憂國憂民之心。正是這份心氣,強烈地驅使著他出來做事。就算考不上進士,也希望在微末官吏的職位上,為天下太平,百姓安寧貢獻一份力量。

    今天,曾葆華的這一闕《潼關路》,尤其是最後那一句,就像一道光,投進他一直苦苦尋覓追索的心。這一刻,李穀下定了決心。

    “曾軍使,在下願留在延州辦事,還請軍使成全。”

    “好,延州長史王審時那裏,還缺人手,你即刻去他那裏報到吧。”

    “遵命!”

    經過短暫的“培訓”,李穀就到延州與夏州交界的塞門鎮上任,出任塞門鎮鎮遏使兼厘金勸捐使。

    “郎君,鎮遏使小的明白,這厘金勸捐使是個什麽章程?”李濤穿了一身輕甲,配著橫刀,站在旁邊輕聲問道。

    “厘金,所有過關貨物,按厘(百分之一)抽稅金,用於招討事宜。我這厘金勸捐使,就是勸過往的商隊自願輸捐。”

    “自願輸捐?”李濤看了看周圍,塞門鎮關隘裏外上下,站滿了全副武裝的軍漢。那明晃晃的利刀,寒顫顫的長槍,還有弓手背上背著的弓弩箭矢,他看得有些困惑了。

    李穀跟他年紀相仿,主仆二人從小一起長大,自然知道他心裏想得什麽。“正是,就是靠這些勸。要是不識相,不肯自願輸捐,這天高地遠的,很容易出意外的。”

    李穀不覺得這有什麽問題。敢在這邊塞關隘地方來往的商隊,哪家背後不站著達官貴人、世家豪強。普通百姓,有口吃的就不錯了,誰還敢上這裏來做生意?嫌命長?

    既然如此,那麽這些有錢人從牙縫裏擠出一點盈利來報效朝廷,有何不可?

    強迫?所有輸捐的商隊,都會受到一份正式文書,保大軍厘金局出具的,上麵明明白白寫著:“某某商隊,自願輸捐厘金若幹,報效朝廷,以助招討靖平事宜。”

    看清楚,是“自願”!

    而且拿著它,就可以在鄜、坊、丹、延四州通行無阻。要是誰再敢亂收稅捐,隻管去保大軍厘金局,憑真憑實據,它先墊還給你,然後厘金局自會找人去索要。看到沒,不白拿你自願輸捐的厘金!

    至於出了這四州?那不好意思,那不屬於保大軍轄區,曾葆華這位保大軍馬步軍指揮使,權行節度使事也管不到,愛莫能助。

    “鎮使,那邊來了一支商隊,是綏州茹盧部的,裏麵混有五十石糧食,說是前幾年的陳糧,想運到鄜州去賣了換布帛回來。”

    “這事也稟告於我!是不是收了商隊的好處?軍使郎君的鈞令說得明明白白,一粒糧食都不準南下!”李穀微眯著眼睛,厲聲說道。

    “小的不敢,小的不敢。隻是那商隊往年常來,與小的相熟,所以才壯著膽子來求情。”軍吏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連連求告。

    “再有下次,砍了你的狗頭!”李穀可不是一般的文人,從小就打遍四鄉無敵手,十二三歲就敢拿刀子犯渾的人。要不然鄉人會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呢?

    “本官重申一遍,一粒糧食也不準南下。軍使說過,要是有一粒糧食從塞門鎮過關南下,就砍了某的腦袋。隻是在此之前,某要先砍了你們的腦袋!”

    李穀的聲音在塞門鎮關隘上空回響著,眾軍士齊聲應道:“遵命!”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