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使命召喚

第五十九章 夥食問題(1/2)

    張繡朝孫楊拱手告辭,剛走到門口,就聽孫楊說了一句:越是官倉那種地方,碩鼠越多。

    張繡心中一動,那就先從官倉下手。

    “還有這個名單,把上麵的人全都監視起來,我不希望在我征討淮南的時候,這幫袁氏故吏在後方搗鬼。”孫楊拋出去一份書簡。

    “我立刻安排。”張繡接過書簡走了。

    賈詡沒動,貌似有話要說。

    孫楊微笑道:“文和先生還有何事?”

    賈詡拱手道:“主公,在出征之前,詡要先和主公算一筆賬。”

    孫楊當然不會認為是那個算賬,賈詡說的肯定是後勤之類的經濟賬。

    果然,在孫楊點頭後,賈詡說道:“適才主公說三日後出兵,難道不知光從附近各縣拉糧食,就不止兩天。”

    原來是這個問題,孫楊解釋道:“稍後,我會傳令全軍直接到各縣官倉去拉糧食,現在西軍大營中有騾馬一千六百匹,西涼軍大營有騾馬兩千五百匹,全部調動起來,隻需一日一夜就可以把糧食全拉回來。”

    賈詡皺著眉毛問道:“也包括常平倉?”

    “南陽還有常平倉?”孫楊反問道,孫楊本以為天下亂到這個地步,常平倉這種穩定糧價的機構早該沒了。

    賈詡的胡須翹了翹道:“是詡到宛城之後重建的,不到半年,穀價就降了七成。”

    這可以說是賈詡的得意之作,由於五銖錢泛濫,興平元年(194年),穀價上漲到一斛五十萬錢的地步,是歲,人相食。

    “多謝先生提醒。”孫楊朝賈詡稱謝,這就是謀士,謀士的作用在於查漏補缺。

    既然五銖錢已經廢了,那還怎麽征稅。

    孫楊問道:“你們在宛城征賦稅時,還收五銖錢嗎?”

    賈詡搖頭道:“早就不收了,改為每畝穀四升,絹二匹,棉二斤。”

    三國時期,由於戰亂不斷,實物貨幣興起,作為貨幣的實物種類主要有穀(米)、帛(棉,錦)、鹽等。

    孫楊看賈詡意猶未盡的樣子,問道:“文和先生還有何事?”

    賈詡猶豫了一下說道。“主公這次出征,貴在戰決,一旦遷延日久,糧草不濟,隻怕會徒勞無功。”

    說實話,賈詡並不看好孫楊這次出兵,太過倉促,糧草又不充足,淮南方麵隻需堅壁清野,待孫楊軍糧耗盡,以逸待勞,孫楊必然會戰敗。

    孫楊聞言點點頭,實在不行就直接就食淮南。

    送走了賈詡,孫楊前往西軍大營巡視,一到西軍大營,孫楊直奔後營,他最關心還是士卒的飲食和休息的問題,隻有吃好睡好,才有力氣穿著沉重的盔甲作戰。

    有人說行軍的時候,士卒的盔甲可以放在馬上,或者交給輔兵和民夫帶著,盡量保持體力。

    這種做法隻限於安全區域,一旦深入地境,隨時都有可能接戰。

    畢竟,斥候不是萬能的,斥候的探查範圍最多也不過百裏,而且很多地方都可以輕而易舉的藏兵。

    要想保持足夠的體力,吃才是最重要的,而這個時代的軍糧可以說非常差,清一色的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小米,做法也是直接用陶器煮粥,在裏麵加上各種野菜,野果,孫楊吃過幾次,難以下咽。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