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刺之帝國崛起

第628章 榮慧變了(1/3)

    秦軍此次北伐匈奴最遠到達了額古涅河流域,可謂拓地萬裏威震戎狄。然而大秦麵臨著一個兩難的抉擇,那就是是否要把額古涅河作為今後和匈奴對抗的前沿。按理說好不容易打下來的疆土沒有理由放棄不管,但是作為一個有著現代人靈魂的蒙義是非常明白。華夏的曆史其實就是一部北方遊牧民族和中原農耕民族的戰爭史,也是一部民族融合的曆史,進過幾千年的不斷爭鬥不斷融合才形成了現代的民族大統一的中華民族。兩者之間的關係用一句話來形容就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後總的趨勢是融合為一個整體。”

    蒙義之所以會一門心思的征伐北方一匈奴未收的戎狄各部,其實就是想加快這個融合的速度,而並不是想要消滅某個部族。草原各部就像草原上的野草一樣,一茬枯萎了用不了多久就會生出新的一茬,即便使用強製手段也是無法根除的,除非滅絕整個種族。這種手段二戰中的希特勒倒是不折不扣的執行了,然而下場很淒慘他成了全人類的公敵,因此他失敗了。

    希特勒的做法和華夏民族的心眼是背道而馳的,在華夏曆史上即使是最強大的漢唐也是在被草原各部攻打之後才奮起反擊的,但即使把匈奴、突厥打的四分五裂也沒有滅絕整個部族而是逐步的吸收融合,但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代價是極高的。著說不上對與錯,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特點,每個時代的人也必須根據當時的環境選擇相對應的策略,不管誰打誰都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有一個事實是不可忽略的,縱觀我華夏曆史中原王朝仿佛總是被草原霸主們掐著脖子打,但其實這是一種假象。實際上從華夏信史時代開始,中原民族在文化科技和軍事裝備上就一直強於草原各部,遠的不說宋朝的經濟實力堪稱當時的超級大國,軍事裝備也是冠居全球之首,但是麵對金國的進攻卻是步步後退,最終偏安一隅。即使是半壁江山宋的國力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當對手從金國換成了蒙古鐵騎之後,宋土崩瓦解了。大明算是華夏史上最爺們兒的王朝,大名鼎鼎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就是大明君王的寫照。當時明軍是世界上第一支成建製裝備火器的部隊,大名鼎鼎的神機營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製在當時乃至世界各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比歐洲最早成為建製的西班牙火槍兵要早一個世紀左右,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隊領先於世界的佐證。但就是這樣一支強大的近代化的軍隊,卻敗在了隻裝備大刀長矛的女真八旗手下,可見草原各部和中原王朝相比實際上弱小的是草原各部,但強大總被弱小屢屢打敗,這就是不是國力和裝備的問題了,問題的根源在於統治者。

    仔細看看華夏曆史就可以發現,在中原王朝強盛的時候是擁有天可汗這樣榮耀無比的尊號的,各部臣服萬國來朝的盛況屢見不鮮。但當中原王朝衰落時,草原各部迅速統一迅速崛起鐵騎踏破關山馳騁於中原大地,草原民族和中原民族就好像坐標上的兩道曲線,當中原王朝走向低穀時草原民族恰好處於上升階段。這種關係很微妙,類似於草原上的羊群和狼犬之間的關係,既是天敵同時又相互依存。

    把中原民族比作羊很不確切,還是拿破侖說得對,華夏就是一隻雄踞東方的雄獅,當這隻雄獅清醒的時候,百獸驚懼雌伏,當這隻雄獅睡著的時候,虎狼當道橫行霸道。這也就是近代華夏屢屢遭受外敵入侵的原因所在,但獅子就是獅子,當他醒過來的時候一聲怒吼定會讓世界震驚,因此華夏這支雄獅一直屹立不倒雄踞東方。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華夏這隻雄獅應該隨時睜大眼睛放眼世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