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局離婚被迫成為全職藝術家

第三十八章:一首七律送給大家(1/2)

    當李安念完這首水調歌頭時,又過了二十多秒,這首詞已經形成一行行文字,出現在了舞台中央的大熒屏上。

    觀眾們清晰的看到了熒屏上的一行行文字。

    然後。

    現場的觀眾們一片寂靜,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呼吸都是屏著的。

    每個人都死死盯著,看著熒屏的文字。

    雞皮疙瘩,在他們身上起了一層又一層。

    如導師江庸所說,好詩就是無論你懂不懂詩,但當你聽完念完後都有一種頭皮發麻的感覺。

    《錦瑟》是如此,《明月幾時有》還是如此!

    觀眾們還沉浸在《明月幾時有》的震撼中時,舞台上蒙麵的安之若素又說話了。

    他道:“時間緊迫,下一張圖,繼續作詩。”

    那種語氣,那種態度,仿佛他剛才念誦出來的隻是一首普普通通,內心毫不在意的詩詞罷了。

    但是,這首《明月幾時有》太經典了。

    沒有人願意讓這首詞就這樣翻頁了。

    導師位上的蘇羽琪突然開口了:“我想評價這首詞給大家注解一下可以嗎?先不要翻頁。”

    江庸和駱斌也連連點頭。

    這首詞太經典聽起來太震撼了,他們不分析一下感覺人生仿佛都有遺憾了。

    在三位導師的強烈要求下,終於爭奪了幾分鍾的分析機會。

    江庸說道:“《明月幾時有》這首詞,和《錦瑟》是不同韻律不同感覺的。但我可以給出一個絕對的評價,那就是這首詞……比《錦瑟》隻強不弱!如果讓我打分的話,我想保底至少是一百五十分!”

    駱斌說道:“我的評價也是一致的,尤其是最後一句,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聽了後我再次感覺到了頭皮發麻的感覺。”

    蘇羽琪說道:“這首詞裏邊蘊含的感情極其豐富,這裏的感情可以是思念愛人,也可以是思念親人甚至是自己的朋友。這首詞整體的意境太完美了,而且所表達出的詩人的水準和風格也是高到了極致。我和江庸先生的看法一樣,即便對比《錦瑟》也絕對隻強不弱。”

    這首詞對比錦瑟,當然之強不弱了!

    在地球上,李白杜甫被稱為大李杜,又被冠名詩仙和詩聖;而李商隱和杜牧則被稱為小李杜,但他們沒有任何冠名的稱呼。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蘇軾寫的。

    而蘇軾呢!他可是被譽為詩神的存在!

    和大李杜是同一等級的存在,綜合成就還是甩開了小李杜一截的。

    當然,蘇軾生活在地球是宋代更擅長詞;而杜牧在唐代更擅長五言七言這種古詩。

    所以兩人沒辦法真正對比,隻能說兩人風格各有不同。

    但《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是蘇軾之作中經典中的經典,真真正正徹徹底底流傳千古的存在!

    所以說它對比《錦瑟》隻強不弱,倒也一點不為過。

    三個人各自為之打分。

    一百五十分!

    一百五十分!

    還是一百五十分!

    而且全都是保底一百五十分,如果經過深層次研究後,甚至可以比這個分數更高。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完美刷新了總決賽的最高分數記錄。

    ……

    很多行業都是需要實力來證明自己的。

    詩詞行當也是一樣。

    類似《明月幾時有》這種詞,能夠讓人渾身雞皮疙瘩起一層的詞……已經不需要再向人們證明什麽了。

    頭皮微微發麻以及身上的雞皮疙瘩,就是對安之若素實力最好的證明!

    安之若素的粉絲們狂呼不止。

    “安之若素,牛逼!”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