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三百零四章 華北態勢,以圍代攻(3/4)

    但新七軍已經入魯,放任新七軍展又是不能接受的。而且,多田峻認為對冀中、冀南平原地區抗日武裝的軍事壓力不能減輕。在他看來,將華北糧倉握在手中,就可將太行山的八路軍置於死地,這是堅定不移的策略。如果半途而廢,已經取得的戰果就將全部喪失。

    綜合考慮之下,多田峻決定先以圍代攻,限製新七軍向北展的空間。為此,他命令駐山東的第1軍司令土橋一次結束對魯南於學忠和八路軍的掃蕩,調主力前往魯西南,與駐荷澤、濟寧、袞州、徐州的日軍一起,對魯豫皖邊區實行包圍。

    為解決第1軍機動兵力不足的困難,多田駿又從第6師團中抽調駐山西省朔縣的井手儀定大佐之獨立步兵第11聯隊,駐津的中國駐屯步兵第聯隊一個大隊,使圍困魯豫皖邊區的日軍達到了二十八個步兵大隊。

    按照計劃,第1軍主力將由兗州西進,沿濟荷(濟寧、荷澤)公路各要點布防。穩定防線後,先抽出部分兵力對防線以北的八路軍魯西根據地的汶上、梁山等地進行掃蕩,解除八路軍擾襲其背的威脅。然後,再伺機從完成冀南春季掃蕩的部隊中抽調獨立混成第7旅團、獨立混成第1旅團南下,在荷澤西麵形成攻擊集團。

    八路軍的魯西根據地,還有冀南的八路軍新7旅、新4旅、新8旅和國*軍高樹勳的新八軍,從目前來看,都起到了屏障魯豫皖邊區的作用。特別是濮陽、柳下屯、濮城一帶的八路軍和高樹勳所部,還從西麵威脅著荷澤,牽製著荷澤的兵力。

    如果能占領冀南地區,不僅解除了荷澤西麵的牽製和威脅,與新鄉日軍一同南下進攻蘭考、開封,還能起到反牽製作用,使豫西地區的國*軍難以抽身支援新七軍。

    布置得不算複雜,但多田峻力求的是長遠。這與他推行以路製人、蠶食推進差不多的思路,先困再攻。

    如果多田峻的策略過於謹慎保守,那就有失片麵。盡管很多曆史記載都他在華北並無建樹,以至最後被岡村取代,黯然歸國。而實際上,岡村能在華北給抗日武裝以沉重打擊,取得的成績有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多田峻的積累和經營。

    先是多田峻動了中條山戰役,擊敗了幾十萬國*軍,從而解放出至少三個師團,使岡村有了足夠的機動兵力;其次是他大力推行的“囚籠”、“強化治安”、“蠶食”,限製了抗日武裝的活動空間,並使華北日軍處於很有利的戰略態勢。

    以冀中為例,到一九四二年,敵人占領了冀中的全部縣城、多數的大鎮。除此之外,還建了一千七百多個據點與碉堡,據有鐵路一千五百多裏,公路一萬五千六百多裏,挖封鎖溝、築牆八千多裏,用這些,把冀中切割成兩千多個縱橫不過幾十裏的塊。

    正是處於這種有利的戰略地位,岡村寧次隻調動了有限的兵力,便取得了“五一”大掃蕩的成功,完全占領了冀中這個華北大糧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