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三百零一章 豫北戰役設想,編並遊雜(1/3)

    而龐炳勳已年過花甲,身體不佳,經過多年征戰對安靜的生活非常留戀。Ww W COM這早在他駐守運城時便萌生,由他向閻錫山提出,想兼任一地方性職務,可惜被七七事變的炮聲打斷。

    龐炳勳雖然不願意再在敵後征戰,但蔣委員長執意如此,他也隻能勉為其難(曆史上,他在擔任冀察戰區司令期間曾三次告病提出辭職,皆未獲批準)。

    在由重慶返回太行山根據地時,龐炳勳曾在鄭州、開封短暫停留,與同為西北軍出身的孫桐萱密談過。為了緩解敵後抗戰的艱苦和危險,龐炳勳希望孫桐萱能揮軍北上,他將率軍南下,合擊豫北日軍,從而與太行山根據地連成一片。

    為了達到目的,龐炳勳承諾將告病辭職,將冀察戰區司令和河北省主席的位置都讓給孫桐萱。

    官職私相授受自然是不行的,但孫桐萱好歹是集團軍司令,與龐勳炳相當。隻要率兵進入太行山根據地,龐炳勳辭職,他就是軍銜、資曆最高的,接替龐炳勳還是很有希望的。

    在敵後堅持作戰是不易,但孫桐萱覺得這也未嚐不是脫離國府的分化控製的一個辦法。如果真能成為戰區司令,自由度肯定有很大增加,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地盤。到時候以戰區司令的名義,擴展實力,統一軍權,消除地方割據,把各地方武裝整編收並,給予補給。戰時彼此接應,形成軍事優勢,腰杆也能硬挺起來。

    而且,孫桐萱想得也挺長遠,隻要豫西、豫北和太行山根據地能保持聯係,形勢不利也可率軍南撤。而得到楊風的襄助,不僅在計劃中的豫北戰役中能有很大的取勝把握,進入太行山根據地後,還能得到後方各種物資的供給。

    所以,孫桐萱既想著能接替龐炳勳,又設定了不少的前提條件。這些條件不滿足,他就退一步打算,繼續待在現在的豫西一帶也行。

    楊風並不知道孫桐萱的打算,同屬魯豫皖邊區,孫桐萱還是遊擊總指揮,他是副職,請求援軍相助,本就在情理之中。而他和孫桐萱的關係一直以來還算融洽,周遵時率部趕來,他也覺得意外。

    一路無話,楊風帶著警衛連趕至商丘,與周遵時會麵,並給予熱烈歡迎。等到了晚上,第三集團軍參謀長劉琛趕來商談,楊風才知道了孫桐萱有動豫北戰役的打算。

    “日軍在新鄉駐有重兵,又有平漢線聯結華北,就是近的,重鎮安陽的日軍也不少啊!”楊風沉吟著,對豫北戰役並不表樂觀。

    劉琛點了點頭,道:“龐炳勳所部能積極參戰,破擊平漢線,盡力阻止華北或安陽日軍南下。當然,日軍第三十五師團確實難打,還需要楊軍長大力襄助啊!”

    楊風半晌沒有話,他在考慮著方方麵麵,比如新七軍經過湖西戰役的恢複情況,日軍可能會進行的報複,以及進行豫北戰役所需要的兵力等等。

    按照兵力對比來看,孫桐萱、李鐵軍的部隊,再加上龐炳勳所部,有十二三萬人馬;對上一個兩萬多人的乙等師團,還真是沒有絕對的勝算。何況,還要考慮鬼子的援軍呢!所以,沒有新七軍的助戰,這一仗基本上是打不了的。

    而經過湖西戰役之後,盡管根據地的招兵、征兵工作一直在進行,戰損能很快補上,甚至總兵力可能還會再有增加。但地盤擴大了,守衛的力量也需要的更多,能抽出的機動兵力並不是很充裕。

    楊風認真看著地圖,也意識到豫北戰役對新七軍的展是有好處的。豫北、湖西正能形成一個巨大的鉗形,把包括荷澤在內的一大片地區包夾住,形成一個相當有利的作戰態勢。

    “豫北戰役若能獲勝——”劉琛伸出雙手,在地圖上作了個合攏的手勢,“這濮陽、荷澤等地便處於夾擊之中,魯豫皖邊區將處於極有利的地位。”

    楊風點了點頭,但卻沒有輕易答應,緩緩道:“豫北戰役可以打,但什麽時候打,怎麽打,還需要仔細籌謀。另外,新七軍大戰之後也需要休整恢複,武器彈藥方麵,也需要囤積準備。嗯,總之,是不能操之過急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