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九十五章 尼龍工業化,大反攻(1/4)

    尼龍是研製出來了,但那隻是實驗室製取。  Ww WCOM從尼龍問世,到工業化生產,美國杜邦公司用了兩年的時間,花費了巨大的人力、財力。

    但從楊風這裏,毫不客氣的拿來主義,則使這個工業化過程變得簡單,變得易於實行。

    到了煤化廠,趙雨柔沒有抗拒紅包的工作,這也是她承認自己身份的表示。楊風則召集廠長袁春林和幾個工程師,在辦公室內聽取工作匯報,製定明年計劃,並商議分出尼龍產業,以及實現大規模生產的準備工作。

    按照楊風的思路和規劃,煤化廠不斷推出新產品,但卻不是大包大攬,全部自己生產,而是提供技術支持,將產業推到民間企業。隻有甩掉過多的工作,煤化廠才能始終創新,占據科技上的領先。

    工作報告、明年計劃都順利通過,當話題轉到尼龍上時,趙雨柔和郝佳琪走了進來。郝佳琪笑嘻嘻,趙雨柔則臉色緋紅,看見楊風不由得嗔惱地白了他一眼,顯然是遭到了郝佳琪調笑,心裏又羞又惱。

    楊風不以為意,笑著伸手指了指,示意她們兩個坐下,繼續聽著工程師的敘述。

    “實驗室製取尼龍的原料是由己二胺和己二酸,昂貴難製,這個問題不解決,大規模生產就不可能。”工程師羅才生顯然是參與了實驗室製取,對此相當的了解。

    生產聚酰胺66所需的原料-己二酸和己二胺,當時僅供實驗室作試劑用,如果要作為工業原料,就必須開生產大批量、價格適宜的己二酸和己二胺。這在別人看來是個問題,但杜邦公司已經解決了,楊風可以拿來就用。

    雖然到一九四零年,尼龍纖維產品已經開始遍及美國,工業上也用尼龍做齒輪、軸承和醫用縫合線,但生產技術還是保密的,顯得很高深。

    “要實現大規模生產,便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原料的工業化來源;另一個是熔體絲紡的生產技術及設備的開。”楊風表現得很是信心十足,伸出一根食指在空中輕輕點著,這已經成了他的習慣動作,“生產技術及設備開,我會交給兵工廠,用他們的機器設備進行製造。原料的工業化問題呢——”他從兜裏掏出幾張紙,都有些皺皺巴巴的了,翻揀了一下,抽出一張,拍了拍,道:“這裏是流程,時間倉促,寫得不夠完全,咱們先研究一下。”

    趙雨柔看著楊風掏出皺皺巴巴的紙,就皺起了眉頭,直翻眼睛,等楊風完,不由得邁步走過去,把那張她看來非常寶貴的資料在桌上撫了兩下,平貼一些,有些嗔怪地白了楊風一眼,“文件資料就不能好好放?弄得跟廢紙似的,別人看見還不就手給扔了。”

    “對,你得對。”楊風笑著點頭,“想到就寫,亂七八糟的什麽都有,隨手一揣,就成這個樣子了。”

    郝佳琪噗卟笑出了聲,惹來趙雨柔的一個白眼,立刻老實了,起身從趙雨柔手中接過紙張,把上麵的東西抄寫在一塊黑板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