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八十四章 升官兒,借人(1/4)

    從大後方調運來的飛機動機,以及破損的飛機和零部件,正在不斷運來。WwW COM楊風驚詫於國*軍空軍所使用的五花八門的飛機類型,各種動機也給飛機製造帶來了麻煩和困難。

    木製飛機的製造工藝越來越熟練,但各種動機的重量、體積都有所不同,按照同樣的規格尺寸來製造,肯定是不行的。而木頭飛機在設計製造中的關鍵,便是配重問題。

    飛機的姿態靠飛機自身的靜穩定性以及各操縱麵產生的氣動力控製。飛機重心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變化而不失控。如果重心變化過了這個限度,飛機姿態就不能保持,會出現失的情況。

    而飛機的重心又分為設計重心和實際重心兩種情況,前者是固定的,後者是變化的。油料的消耗,機槍、機炮、火箭彈等武器的射等情況均會使重心生變化,而這個變化幅度必須控製在一定範圍內,才能避免生飛行失穩,導致飛機操縱困難。

    配重問題不解決,輕則使飛機在飛行時不夠穩定,重則會產生顫振,甚至造成失事。

    先製造,再加壓艙物,或在機翼、機身上加重,這當然是一個辦法,但卻不是最佳的。畢竟已經成形的飛機,想要再做大改動是很困難的。重新製造則浪費人力物力,更浪費時間。

    所以,楊風要盡量根據所裝動機的重量和體積,在紙麵上先畫出飛機的形狀和尺寸,計算飛機的重心是否可控。在紙麵上改動,那肯定要容易很多,效率也要高。

    紙麵和理論上的工作,對楊風來是最為擅長的。數易其稿後,他采用加長機翼和延長飛機尾部的辦法,基本上完成了第一份設計圖紙。雖然不敢百分百正確,但卻最大程度減少了重新製造的可能。

    兩台775馬力的萊特旋風改良型動機,七台745馬力的****三動機,三台71馬力的****二動機,這是將要全部運來的飛機動機。

    其中的萊特旋風全部運到,****三和****二隻是部分抵達。這些都是已經退出國*軍空軍現役的機種,或是因為機械故障,或是非戰鬥損失,或是被擊傷迫降,按照國府的維修能力,這些飛機零件幾乎就成了廢品。相信國府也沒把這些堆在倉庫的破爛兒當回事,蔣委員長也是做個順水人情。

    估計以後還會有伊15、伊16的動機和零部件被運來,雖然這兩款蘇式戰機已經落後於當時的國際水平,但卻是目前國*軍空軍的主力機種,而且數量不少,自然各種損失也很多。

    靠著這些破爛兒能勉強拚湊出一支空軍,但要能擊敗鬼子,楊風並沒有這樣的自信。數量是一個原因,生產能力更是關鍵,不能自產動機等重要零部件是不可逾越的障礙。

    當然,楊風設計的機型是先進的、成熟的,木製結構和動機的改進,也使製造出來的飛機在性能上比原來的機種有很大的提高。最關鍵的一點,楊風設計製造的飛機是專為空戰這個唯一的目的,輕、巧、靈、快是他追求的目標。再加上先進的雙機編隊戰術,與鬼子的飛機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