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七十一章 自力更生,改招為征(1/2)

    感謝第11號狙擊手,6464641614,老鐵公雞,151191951556,上高廣蒼穹,阿裏1976,好先生,a11ena,大山啊!大山,湖月泡蘑菇,晚上做夢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 WwW COM

    ********************************************************************

    就當時的中日戰爭形勢來看,日軍的攻擊能力因為兵力不敷而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但要單純用於防守,還是很難對付的。國*軍同樣也是重武器缺乏,攻堅能力較差。

    而且,國*軍還有一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各部隊戰力不一,武器裝備相差很大,還有很多派係。這樣就難免造成步調不一,配合不密,指揮不暢等弊病。這種弊病越是大兵團作戰,表現得越是明顯。

    事實上,國*軍在戰鬥和戰役這兩個層次的作戰中,勝績還算可以。可要到會戰規模,那就是勝少敗多,乏善可陳了。而且,這種狼上狗不上的軍中時弊由來已久,就是抗戰勝利後也未曾有大的改觀,且還有愈演愈烈之勢。

    所以,楊風覺得冬季反攻可以打,也應該打。但可別整什麽大規模會戰,眼大肚皮,那是要吃虧的。比如反攻南昌,戰損實在是令人心痛。

    得夠委婉吧?楊風費盡腦力,終於洋洋灑灑地寫好了這一大篇,仔細審視修改,方才最後定稿。

    ……………

    自力更生,一直是楊風稟持的展理念。

    當然,他也向外訂購設備,購買機器,但這與國府和蔣委員長隻盯在軍火武器上,是完全不同的層次和眼光。

    盡管這麽做,楊風憑恃的是頭腦中的資料。可即便如此,抗戰期間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沒有得到極大的提高,卻也是國府和蔣委員長統籌不當的問題。

    光買買買,買現在的;卻不想花大力氣去造造造,以利長遠。戰爭打了這麽多年,如果算上九一八,那可就是十五年,竟然連戰仗最基本的子彈都要靠從外購買才能滿足需要,這樣的責任是能用工業基礎薄弱來全部推脫的嗎?

    唉,國府的官僚主義、辦事效率、展眼光,竟連閻老西兒那個軍閥都不如。而要與楊風相比,就更是差了十萬八千裏。

    好在,因為楊風的“背景”和貢獻,蔣委員長對楊風是比較寬容和慷慨的。雖然他和大多數人有時都不明白楊風訂購的機器設備有什麽用,是幹什麽的,但還是開了綠燈,使這些機器設備能夠千裏迢迢地運到永城。

    汽化器、還原爐、溫控係統、精餾塔、精密分析儀、玻璃加工機器……這些機器設備有的是當時能買到的現成的產品,有的是楊風指導工廠自己製造,有的卻是楊風畫出圖紙、在美國工廠定製的。而且,楊風為此花了很多錢,但它們的用處,卻並不為人所知。

    還差一些呀!楊風看著最新的運到貨物的清單,也不得不苦笑搖頭,不得不把他預期要開始的工作再度推後。

    而這項加工製造的工作推後了,另一項工作——改招為征卻要加快實施。哪怕隻是試點,不能全麵鋪開,也不妨礙楊風通過專員公署開始進行。

    永城、渦陽、碭山作為根據地老區,也是第一批征兵縣,於十一月二十日開始征兵登記,體檢驗收。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