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六十章 經濟舉措(1/2)

    法幣在淪陷區已經被鬼子廢止,並被廉價兌換。Ww WCOM由此帶來的問題便是從光複區套購物資,造成光複區物資短缺和物價上漲。

    所以,楊風雖然不能重貨幣,但在打擊向淪陷區走私的問題上卻絕不手軟。為了適應戰爭的需要,渡過戰爭時的艱難歲月,專員公署也實施了統購統銷政策。從糧食到食鹽、布匹、棉麻、蠶絲、食油等,民眾要購買這些東西,隻能憑專員公署放的流通券,也就相當於第二種貨幣。

    同樣,百姓要出賣統購統銷的物資就隻能賣給專員公署建立的供銷社,再用到手的法幣或流通券從供銷社購買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或者直接用實物換購。

    雖然實行統購統銷,使根據地內能自由買賣的商品變少了,但楊風所推動的民辦工廠的興建,供銷社內的商品卻在不斷增多。由此給民眾帶來的生活不便,其實隻是在初期,而且完全在民眾的承受範圍之內。

    當然,楊風也不得不采取“剪刀差”來獲取更多的展資金。所謂“剪刀差”,實際上是一種“暗稅”,收購農產品的價格低,而賣給農民的工業品高,一高一低所形成的差額。

    沒有辦法,沒有中國農民這一份可貴的奉獻,工業建設的原始積累便會花費很長的時間,這與戰爭的需要相悖。

    作為對農民的一種補償,專員公署成立了信貸部門,為農民提供額低息貸款來購買牲畜、工具、化肥等生產資料。而且,藥品對根據地內的固定居民實行無息賒銷,期限為一年。

    這樣一來,使用化肥後的增產足以抵銷貸款利息,還至少會有一成至兩成的餘額。而生病後不必傾家蕩產,完全可以賒藥先治好病,再用勞動所得來償還。

    不得不,中國百姓是淳樸、善良,最能忍耐的,一點點能夠改善生活狀況的政策都會被感激。楊風還有些於心不安,但民間的好評和讚揚卻已經悄然興起。

    其實,每個國家,每個政府,除非昏頭脹腦、喪心病狂,都是希望能夠穩定長久。製定的政策也是要解決實際困難,作為繳護穩定的手段和措施的。

    但政策是政策,法律是法律,是切實不走樣兒地貫徹實施,還是隻作為書麵文章看著好,或是在執行中歪曲扭變,倒成為傷民害民的惡政。

    因此,執行政策的官僚機構是至為關鍵的一個環節。楊風對此是最為重視,最為關注的。而在戰爭環境下,根據地的政務係統能否保持廉潔高效,也是展壯大不可忽視的一個因素。所以,巡視組、舉報箱等監督措施6續推行,最大限度地保證政策從製定到實行的正確和一貫性,保證官僚機構的廉潔奉公。

    不管你是什麽黨派,什麽出身,隻要你能把工作幹好,隻要你不貪不腐,楊風就大膽使用,並要求專員公署也是如此的用人標準。在這些政務人員中,有沒有gd,楊風並不在意,隻要不公開身份,他即便可以確定,也不揭穿,不罷免,照舊使用。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