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五十六章 半自動步槍(1/2)

    敢走自製機器、武器的道路,楊風腦中的資料自然是他的倚仗。  WwWCOM同時,相信本國科學、工程技術人員的聰明才智,不崇洋媚外,不絕對依靠外援,堅持自力更生,這樣的思想則更加關鍵。

    “現在的工作時間為每十八個時,分白班和晚班,剩下的六個時則是機器設備的維護和調整。每周停工一,進行一次全麵大檢修。”分廠廠長黎建業給楊風做著介紹,“長官建議的單模引伸改為多模引伸,我們正在進行試驗,如果能夠改進成功的話,生產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

    由於槍彈生產對精度和一致性要求很高,零件的尺寸基本上是靠模具來保證的,一旦出現偏差就會造成大量廢品。所以,每一環節都要嚴格把關。按照當時的生產製造水平,每檢查模具,並調整機床,雖然麻煩,但卻非常必要。

    至於單模改多模,提高生產效率,楊風對此的希望並不算急切。

    “每九時的工作,她們能承受吧?”楊風指了指正在工作的女工,“待遇呢,她們還滿意嗎?”

    “是九時,除去瑣事和吃飯休息,工作時間也就八個時。”黎建業笑了笑,道:“每個班管一頓幹飯,每月工資呢,學徒工是四十斤雜糧,二級工是六十斤,一級工是一百斤,特級工是一百五十斤。”

    一個月掙一百來斤糧食,還是雜糧,這真是——剝削啊!楊風暗自歎了口氣,但要與當時的平均工資相比,卻又是相當不錯的待遇了。

    要知道,一九三零年的上海紡織工人,男工工資每月合米一擔多一點,女工隻有六鬥左右,勉強糊口而已,而這還是十二時工作製呢!

    而雜糧,則是稻米、麥、玉米、高梁、米各占五分之一。如果糧食緊張,則用土豆、地瓜加倍充抵。

    這樣算下來,一個工人如果達到一級工的水平,就不僅僅是勉強糊口了,而是能保證三四口人不餓著。

    “他們更願意用實物結算工資,而且有更多的人想要進廠做工呢!”黎建業繼續道:“其中就包括很多的男人,他們還不介意和女人掙得一樣多,隻要一人進廠,全家都差不多能吃上飯了。”

    “招收女工是動員利用起閑置勞動力,青壯男人有屬於他們的工作。”楊風擺了擺手,道:“而且,我們是要做出表率,為那些已經建好或正在建設的民間工廠做出榜樣,在工人的待遇上,讓他們至少不要與我們相差太多。”

    “長官原來是這樣的想法。”黎建業雖然執行得很好,但卻並不完全理解楊風的心思,這麽一解釋,他便全明白了,這才是真正走全民抗戰的道路。

    “戰爭還要打很長時間,以後可能會更艱苦。”楊風輕輕歎了口氣,道:“相對於日本鬼子,人力是我們的優勢,但也不能使用過度。當兵、種地、做工,雖然都是為抗戰出力,但我們還是要盡量保證兵源的充足。而兵源,就是要從青壯男子中招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