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一十九章 襲攻車站集(1/2)

    由戰鬥到戰役,再到現在規模的會戰,日軍的黃河防線已經土崩瓦解,豫東豫西兩個戰場都處於被動之中。

    而圍繞著這場會戰,更大範圍的戰鬥已經展開。龐炳勳、高樹勳、唐維源等部隊,還有十八集團軍的太行部隊、冀魯豫支隊、蘇魯豫支隊,以及眾多的地方遊擊武裝,都在奉命而動,牽製、遲滯著各地日軍的增援行動。

    而成建製地調動旅團、師團這樣的兵力,對於沒有準備、分散駐紮的日軍是比較困難的。當然,也不排除這種可能。但從現在的參戰兵力看,一個師團的日軍是有很大威脅的,旅團級的恐怕不濟事。而這個師團不是指兵力上的拚湊,而是各兵種齊全、重武器凶悍的成建製師團。

    況且,第三集團軍的武器裝備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僅有楊風援助的六零迫擊炮、榴彈射器、鋼拳、捷克造、霰*彈槍、飛雷炮等武器。而南陽別廷芳的後寨兵工廠也在衛立煌的命令下,在楊風提供的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重點製造六零迫擊炮、霰*彈槍、飛雷炮、地雷等武器,開始裝備第一戰區的部隊。

    在不知不覺中,第一戰區的整體戰力有了穩步提升,其中以第三集團軍得益最早,提升的幅度也最為明顯。而且,從最早的周團赴援,到襲攻開封,還有以團為單位渡河遊擊,第三集團軍各部隊的訓練和戰術也是最早學習並仿效三縱的。

    襲攻占領商丘後,楊風便調了一百多工兵、十餘門重迫擊炮,以及三百枚各式彈藥,支援孫桐萱。他希望趁此有利戰機,第三集團軍和各部援軍能夠再次攻克開封,殲滅守城日軍。

    開封重鎮能夠光複,其重要意義不言自明。豫東豫西如能穩固,日後可進軍豫北,直抵太行山南麓,與第一戰區的太行山根據地連成一片,甚至與晉東南的國軍結成一體。

    當時,第一戰區有兩個大的遊擊區:一個是平漢線東邊位於冀南豫北濮陽、內黃、浚縣、滑縣一帶的第一遊擊區,因縣城較快失守,沒有形成穩定的根據地,但一直是第一戰區的遊擊區,***遊擊軍的活動基地之一。平漢線西邊,依托太行山,長期保持著晉冀豫邊區以河北涉縣、河南林縣為中心的第二遊擊區,目前還是較為穩固的敵後根據地。

    而從整個***敵後根據地的展過程來看,從197年7月至198年底為第一階段,也可稱為初步展階段,或是正規軍,或是地方武裝,在有淪陷區的第一、二、三、五等四個戰區,先後創立了一批遊擊區和根據地。

    第二階段是展和高潮期,從199年初至194年底,不僅新成立了冀察、魯蘇兩個完全在敵後的遊擊戰區,而且包含淪陷區的其他各戰區也普遍建立了遊擊區和根據地。

    而在這個時期,淪陷區除了重要城鎮和交通要道為日偽軍所控製外,其餘幾乎全部成為遊擊區。在日軍統治薄弱、地形有利的地域,還建立了較為穩固的根據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