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一十六章 瘋狂的進攻(1/3)

    感謝書友15119,蘭精靈寶寶,四海藍,湖月泡蘑菇,ha1846,思飛8,peeR咖啡,黑騎士無奈,摩人等書友的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節日快樂,萬事如意。

    ********************************************************************

    這是一次最為猛烈的進攻,衝擊在前的兩輛坦克、四輛裝甲車已經報廢,燃著烈火,升著黑煙。

    而頭纏白布條的敢死隊終於衝進了關口,隔著堆積在關口的交錯的巨土堆,他看不到具體的戰況,但爆炸聲、槍聲、喊殺聲預示著戰鬥的激烈和殘酷。關口兩側的堤壩工事內,噴吐著凶猛的交叉火力,迫擊炮彈不斷耕犁,將後續部隊死死地攔截住。

    炮彈傾瀉在堤壩上,煙火彌漫中,總有殺不死的中國士兵時隱時現,或匍匐,或貓腰,或從一個彈坑躍進另一個彈坑,射向蝗軍的子彈依然猛烈。

    那種聲音——田中勤的手有些顫抖。他不知道對手裝備的是什麽機槍,極快的射已經聽不見子彈擊的聲音,而是一種類似電鋸的恐怖噪音。

    物質匱乏是日本的先不足,所以,比較重視海空軍裝備,對6軍隻能遷就,如此形成所謂“白兵主義”。隻從字麵看,步兵裝備簡單些,就靠勇氣技術戰勝對手。如此,精準射擊,凶猛拚刺,夜襲機動,成了“三白”內容。

    而日軍從日俄戰爭中得出的經驗是:勇敢的精神和嫻熟的拚刺完全可以戰勝強敵。對部隊片麵地強調精神教育,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後,麵對弱且缺乏訓練的中**隊,日軍這種亡命徒式的衝鋒取得了很大的戰果,就更助長了日軍“進攻至上”的思想和理論的展。

    即便是當日本的國策把蘇、美等強國悄悄列為假想敵後,日軍仍然認為,高強度的訓練,為國捐軀的精神和勇敢無畏的進攻足以彌補裝備和物質上的不足。

    但田中勤此時的信念開始動搖,對手不僅武器裝備齊全,戰鬥意誌也凶狠頑強。蝗軍依然是勇敢無畏,依然是訓練有素,但地利和防守的因素有效地縮短了雙方的戰力差距。特別是堤壩關口兩翼的輕重機槍,或許是臨時從別的方向調來的,但數量之多,交叉火力之密集,令田中勤感到震驚。

    更震驚,或者絕望無助的是被增援而來的密集火力壓製在堤壩關口外的日本鬼子。他們失去了坦克、裝甲車的掩護,一排排地被側麵射來的密集子彈擊倒。空中,迫擊炮炮彈、榴彈不斷落下,讓鬼子已無法辨別單次的爆炸,隻聽見連續的、摧枯拉朽的隆隆聲,間或還有彈片低飛掠過頭頂的撕裂聲。

    空氣中混合著煙霧和塵土。炸彈在周圍不斷以拋物線落下,在這種噪音下,如果有命令傳達,或是有人喊,也壓根兒聽不見。在這暴風雨般猛烈的爆炸和掃射中,想站起來,無疑就是自殺。

    原田身上的每塊肌肉都繃得象琴弦一樣緊,顫抖著,就好象得了輕度抽風。有了淺彈坑粗陋的保護,他突然有點可憐其他暴露在平坦地上的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