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二百零七章 無題(1/3)

    武漢會戰後,日軍成功進占武漢,但此時日軍已處於過度延伸狀態,其多數常備與a級後備師團,均已投入前線,猶未能摧毀我軍主力,且雖然精華區業已損失大半,重慶當局仍不準備接受日本的和談條件,日本現他們陷入了他們一直想避免的持久戰深淵。

    日軍此時的選擇是停下來,一麵鞏固占領區,一麵采取局部攻勢,以施加壓力於國民政府,冀望國民政府同意和談。

    這種策略基本上隻是重彈南京攻陷後的老調,可情況對日軍卻更惡劣,占領區大了至少一倍,日軍既缺乏實力全麵控製占領區,又缺乏足夠的預備隊。如果在一九三七年底日軍采用這種策略是明智的話,一年後再重啟此一想法就是愚蠢之至。

    在決定了戰略構想後,一九三八年底日軍便開始進行兵力重整,即以大量新編成的獨立旅團與B級後備師團開入中國,同原本投入戰場的常備師團及a級後備(特設)師團進行換防。換防出來的部隊,或開回國內解除動員,或轉調關東軍對抗俄國的威脅。

    按照計劃,至一九四零年初,日軍在華(除東北)應部署二十四個師團、八十一個獨立混成旅團與兩個騎兵旅團,地麵部隊總數將近八十萬人。

    這兵力數字非常龐大,不僅駐軍開銷令日本政府頗感壓力,占領區的廣大也令日軍很感頭痛。

    而更惡劣的情況是日本本土的經濟問題。一九三七年初,日本才剛通過了一個以美、俄為假想敵的海、6軍整建計劃,總額達二十四億日元,可才開始執行。中日戰爭爆,戰費消耗龐大,同時擴軍仍得進行,因此,日本央行的黃金準備急消耗。

    至一九三八年底,日本央行的黃金庫存(價值僅十三億五千萬元)已消耗三分之二以上。即使如此,當年度為了進行武漢會戰,日本6軍仍必須延緩整建計劃的執行,才能挪出足夠的預算應付戰費。

    在武漢會戰後,日本6軍的整建計劃又做了修改,從最初版本的戰時四十個師團到一九三八年初的五十五個師團,到一九三八年底,則是目標一九四二年之前完成戰時六十五個師團與6軍航空隊一百六十四個中隊的整備工作。

    為了生產並儲備足夠的裝備、彈藥、整建計劃所需的經費自是節節高升,僅一九三九年的擴軍預算便需十八億日元,日本的財政已經到了臨界點。

    事實上,日本也積極的想從中國脫身,可其和談條件出國民政府的底線甚遠,想在此一方麵達成突破的機率並不高;另一方麵,日本雖在華北與華中試圖扶植附庸政府“以華製華”,以幫助日軍削弱重慶國民政府的影響力,但由於效果都不怎麽樣,即使一九三九年扶植建立了汪精衛政權。

    所以,日軍在整體上是兵力不敷分配,各師團都負有占領任務,要動攻勢就得大幅抽調守備兵力,在無兵接防的前提下,攻勢自是不可能持續,換言之,要以大攻勢削弱我軍,日本人就得大幅增兵,否則能打的就是局部(且不深入的)攻勢而已。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