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九十八章 知道答案的考試者(1/2)

    假如楊風不知道答案,一如那時的國人,麵對著前所未有的難題和未卜的命運——九國公約對日本沒有約束力了,美英對日本一再綏靖,蘇聯也中斷了支援,在可以預期的時間裏似乎也沒有哪個世界大國願意主持公道,懲罰日本。軍隊的戰鬥力也沒有在短時間內能趕上日本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該如何選擇呢?

    當楊風放開知道答案的旁觀者的視角,以一個同樣坐在考場中的答卷者的視角去看的話,很多東西都不一樣起來。

    所以,理解並給予實質上的支持幫助,要比批評指責更有用。猶豫、遲疑、徬徨、迷茫、絕望,都是麵對惡劣處境正常的心理反應。而國府最終能堅持原則立場,沒有屈服談和,沒有妥協投降,在楊風看來也是難能可貴的。

    而國際形勢的變化不隻是日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還有一九三九年九月一日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英、法對德意誌第三帝國宣戰,忙於歐戰,而在遠東實行綏靖政策,縱容並討好日本,使中國更加孤立。

    “……自進入相持階段以後,日軍的兵力要防守大半個中國的占領區,兵力配置自然稀疏。每次行動,隻能割肉補瘡似地相對集中兵力。即便日軍能勉強集結兵力,進行一些局部進攻作戰,但隻能是短期行為,戰決而已,不可能將作戰時間拖得很長。至少在目前時期,日軍隻能作一些短促突擊,淺距離的進攻。因此,在與我對峙之第一線,日軍不得不置重兵,後方卻很空虛,其實是貌似強大,實質上是虛張聲勢……”

    “國際形勢雖然不利於我,但這隻是短時期的表象。隨著日本與德意勾結得越來越緊密,並締結同盟條約,特別是近衛聲明提出了‘大東亞新秩序’計劃,表示要獨霸亞洲太平洋區域,公然向某些列強挑戰,必然引起列強國家對華政策的改變,為我國抗戰贏得戰機旋轉……”

    “其實,我們已經看到某些列強名似中立,但實行的乃是‘援華製日’的策略,這與抗戰之初是有很大改變和進步的。究其原因,還是我**民的頑強抵抗打破了日本戰決的幻想,我**民表現出的英勇頑強的精神使列強領悟到中國抗戰對於維護遠東和平,對於維護它們自身在遠東利益的戰略意義。所以,他們一方麵想推遲與日本正麵交鋒的時間,一方麵希望增強中國進一步抗日的能力,使中國成為不斷纏住日本和消耗日本力量的地方……”

    “能否爭取國際形勢的有利於我,其實關鍵還在我**民的表現,不屈服、能戰鬥,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就必然會贏得某些列強的幫助,乃至同盟。如果屢遭敗績、頹迷難振,則令人悲觀失望。即便是被利用,也要有被利用的價值。如果別人連利用都不屑,那又是何等悲哀,何等恥辱?”

    楊風放下了筆,審查了一遍文稿,收拾起來,又對著桌上的地圖仔細研究起來。

    大形勢即便惡劣,按照曆史的軌跡走下去,中國也不會投降,不會談和,終究是抗戰到底。但他不僅要在精神上鼓勁打氣,還要力爭改變曆史,使抗戰得到更好的結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