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八十五章 血戰淮陽(六)(1/3)

    八門毫米高炮,十二挺“民4式馬克沁重機槍(金陵製造局內遷重慶並更名為第1兵工廠,在複工的198年即達到了年產16挺的水平,並且給重機槍製造了高射槍架和對空瞄準環,可以殲滅空中的敵機)”,便是第三集團軍和三縱所能拿出來的大部防空武器。

    數量好象不少,但高炮打飛機,實在是聊勝於無。二戰期間的高炮,平均五千才打掉一架飛機,可知其概率有多大了。

    楊風盡力地布置好高炮和機槍,也隻是想偷襲猖狂的日本飛機,使其不能太肆無忌憚,倒也沒太大的奢望。但對於射程最遠的重迫,他還是寄予厚望,希望能抓住鬼子的破綻,或是指揮部,或是炮兵陣地,能突然襲擊搞一下子。

    抱著這個想法,楊風和炮兵們認真勘測了清河驛陣地的周圍,作了大膽的猜測和推想。這種猜測和推想是以鬼子的視角和思維來進行的,如果我是日軍指揮官,將如何攻破前方的陣地,可能會把炮兵擺在什麽位置,指揮部設在哪裏?

    按照戰場的常識和日軍的步兵操典,以及實際上的地形地勢,楊風和炮兵設定了七個比較可能的地域,編定代號、標定諸元,並派出攜帶電台的觀察員,設置隱蔽觀察哨位,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計劃中的時間應該是比較充裕的,但實際上卻出現了偏差,日軍來得度很快,這有些出乎了楊風等人的意料。

    本來在扶溝、鄢陵的賀粹之的二十一師應該在接到命令後全師渡河,分段阻擊來援日軍,並使用“後退決戰”的策略,消耗遲滯日軍後再放開大路、占領兩邊,再重新集結,切斷日軍的退路。

    但賀粹之顯然對後退決戰缺乏信心,害怕日軍窮打不舍而招致嚴重損失。所以,他耍了個花招兒,並沒有全師過河,隻是派了一個團,以營級單位進行阻擊遲滯。

    一個營的兵力顯然太少了,麵對機械化集團的日軍,也就是遠遠的一陣亂槍,便躲避隱藏,幾乎是沒有什麽遲滯消耗作用。

    盡管在日軍集軍開過去之後,賀粹之才率軍渡河,也算是截斷了日軍的退路,但時間上卻給了淮陽周邊的我軍造成了壓力。

    “在道路上大規模布雷,在陳樓陣地可能還要堅持一一夜。”楊風把目光轉向馬彪,“請馬師長連夜派出騎兵,盡量前出,布設地雷和四腳釘。當然,不要與日軍作正麵交戰。陳樓防線,我會再增派部隊,以穩固防禦。”

    “日軍可能會分路前進。”劉琛注視著地圖,“板橋鎮的陣地恐怕會麵臨被敵人迂回包圍的危險。”

    “路難行,敵人的機械化難以揮。”楊風沉吟著道:“我已經派出了幾支部隊,在路上阻截敵人。另外,還有騎一師的股遊騎,機動性好,可以很快集結,對迂回的日軍進行攻擊。如果還是無法阻止,那就撤至第二道防線,倒不一定非要死守。另外,圍困淮陽的部隊可以加大壓力,迫使日軍急於救援,而不會陷入一點一地的爭奪。”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