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七十八章 木頭灰機(1/2)

    作為飛機專用和防空武器,這款機槍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將隻限於在根據地作戰。配備了穿爆彈和爆燃彈,其對飛機等輕裝甲目標的殺傷是很有威力的。而仿製nsV機槍的成功,以及相關彈藥生產線的建設,也使仿製大口徑反器材步槍的工作提上了工作日程。

    這回,楊風選擇仿製的是俄羅斯製造的17毫米sV-96大口徑狙擊步槍。它具備“大口徑”和“半自動”優勢,還有重量輕、在托折時尺寸很短、非常便於攜帶的優點。

    相信,這款時代的重狙一旦製造出來,將使特種部隊如虎添翼,15公裏內的軍事目標,將難逃精確打擊。

    至於那架*輕*型*飛機——動力*三*角*翼*飛機,其實就是配備動機的懸掛******。它的主體是“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製造的三角*型機翼,由兩台二十五馬力的摩托車引擎作為動力,單座駕駛,最大載重一百公斤,最大飛行高度兩千六百米,巡航度為一百五十公裏。

    是的,若與當時的正常飛機比,無論是載重、飛行高度和巡航度,這架*輕型*飛機都不值得一提,甚至連一戰後期的飛機性能也不如。但這是一種嚐試,也是一個提高,能夠自製飛機,並運用當時比較先進的科技“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

    在飛機展史上,輕金屬結構取代木結構或鋼管/木蒙皮混和結構的原因是輕金屬結構強度更強、重量更輕。而飛機采用傳統木材結構顯然是達不到減重的目的,於是一種少見的木質結構——“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便應運而生了。

    “模壓膠合成型木結構”早在一九二二年便獲得美國專利,由於生產成本低廉,又被稱為“窮人的飛機”。

    但楊風卻知道,二戰中有不少飛機是使用木材的,而且英國生產製造的蚊式戰鬥轟炸機被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設計最成功的飛機之一。而一架全木質的飛機卻創造了皇家空軍轟炸機作戰生存率的最佳記錄,是英國人的驕傲,更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代名機。

    而把木質膠合結構中間的木料改為輕質木材——泡桐,能使飛機結構重量進一步減輕,強度卻有所增強。

    關鍵技術便在於膠水,對於各國保守秘密的配方,在楊風看來根本不是問題。但基於煤化廠的生產水平,他隻能暫時從各處搜購原料,配製出酚醛型膠粘劑和結構膠。

    等到煤化廠的技術展到一定水平,他才能配製更好的環氧係列膠粘劑。同時,他還指導工人建成了低溫烘幹車間,並提高了木材的表麵處理技術,使生產度大為提高,膠接技術的應用也大幅擴大。

    製造木頭飛機的最大優勢便是成本低廉,且能夠由任何經過培訓的技術熟練的木匠進行生產,而不是極為短缺的掌握飛機金屬結構製造技術的工人。

    當然,利用現有的繳獲的動機,製造出來的飛機雖然更輕、更靈活,但局限於動機功率,楊風也沒奢望打造出世界上一流的戰鬥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