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五十四章 先進武器(1/3)

    新機床已經組裝調試完畢,廠長歐漢濤滿臉興奮和激動,給楊風在做著介紹。

    “這兩台德國的,還有這台荷蘭的,都是精密機床,是最好的。比原來的那兩台要高級太多。”

    是啊,這三台也是最貴的,最新的,當然要比原來楊氏造槍廠的老機器高級。

    楊風點著頭,覺得物所值,能買到這麽好的機器,花的真金白銀也不讓他那麽肉痛了。

    “有了高碳鋼和鎢鋼,以後機床的刀具問題也能解決。”歐漢濤繼續著,“按照長官的規劃,我們將布置生產製造一批腳踏車床,以售賣或租賃形式扶持民間作坊,把更多的粗加工轉包出去。”

    一七九七年,英國機械明家莫茲利創製了用絲杠傳動刀架的現代車床,並於一八零零年采用交換齒輪,可改變進給度和被加工螺紋的螺距。一八一七年,另一位英國人羅伯茨采用了四級帶輪和背輪機構來改變主軸轉。為了提高機械化自動化程度,又有明家在以後的年代中明了轉塔車床、回輪車床、單軸自動車床等等。

    腳踏車床雖然比較原始,並不能與現代大型工廠所使用的用電機驅動各種高效自動車床和專門化車床相比。但對於根據地,乃至整個中國,卻正適合缺乏電力的民間作坊。

    “腳踏車床也要逐步改進,逐步增加品種,使其功能和效率都能提升。”楊風苦笑了一下,道:“在生產率上,咱們肯定無法與日本的大企業相比,要滿足軍工的需求,就隻能揮人力優勢了。”

    “如果全國都能象咱們這樣做,作坊成千上萬,在產量上也未必就趕不上日本。”歐漢濤有些不服氣,完又有些喪氣,這隻是罷了,國府肯定沒有能力和眼光這樣推行。

    楊風歎了口氣,按照國府對待民間工業的態度,確實也隻有永城根據地能做到。

    看著,走著,解著,楊風來到了歐漢濤的辦公室,坐下聊了幾句便轉入了正題。

    “槍炮鋼已經基本合格,除了繼續生產製造目前的武器彈藥品種外,你們還有新任務要完成。”楊風拿出幾張圖紙資料,鄭重地道:“這是要絕對保密的工作,依然交由技術組來完成。零件分車間製造,組裝要挑選最可靠的工人。先造出樣品,檢驗合格後,再視情況挑選人員建生產線。”

    新武器先交由技術組來製造樣品或少量產品,進行測試、改進,記錄數據,規劃日後的生產流程、生產工序,並不一定會馬上大量製造並裝備部隊,隻是減少了日後突然要製造的時間和壓力。簡單地,這就是一個研部門,把圖紙變成實物,以備後用。

    而采取這種辦法,要求技術組生產製造的武器可不僅隻是楊風現在拿出來的這種,還有蘇聯在二戰期間廣泛使用的199型7毫米高炮,仿鋼拳射原理的射程更遠的火箭彈,以及17毫米重機槍等。

    蘇聯的199型高炮仿自博福斯4型,隻是零部件的製造工藝要粗糙得多,並改用了簡易式炮車底盤和瞄準具,看過朝鮮戰爭電影的應該對此武器很熟悉。而實戰表明做工粗糙的199型高炮極其適於當時蘇聯的國情,其“偷工減料”使得製造成本大大降低,非常有利於在戰時批量快生產。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