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五十章 轉進的首肯,自力更生(2/3)

    “轉進?往哪個方向?”餘亞農在毫縣與新四軍的彭F有過接觸和合作,這恐怕也是桂係某些人對他不滿的原因。

    “或許是這裏,也或許是那裏。”楊風伸手指點了兩個位置,道:“如果他們真有這個設想,我是願意提供幫助的。隻不過,劃分活動區域是肯定的,這需要雙方協商解決。”

    “好吧,我去試探一下。”餘亞農點頭答應。

    “我很快就要返回永城,接觸試探的結果你通過電台與我直接聯係。”楊風沉吟了一下,道:“在豫東展的策略已定,大戰不遠,四支隊新建,要加緊訓練,早日成為一支強軍。”

    “屬下明白。”餘亞農停頓了一下,道:“實話,餘某對擔任支隊長這個職務深感不安,若有可能,餘某想先去特訓班學習學習。”

    “不一定非要到特訓班學習。”楊風笑著道:“帶兵之餘也是可以抓緊時間學習進步的。若三縱的戰法,確實與其他部隊不太相同,比較靈活多樣。嗯,我這裏有特訓班的教材,林存孝參謀長也可以答疑解惑。相信很快,餘指揮便會成為合格的指揮員,成為戰功卓著的名將。”

    “名將可不敢想,隻求多打勝仗,多殺鬼子而已。”餘亞農苦笑了一下,搖了搖頭。

    “打鬼子,三縱可不含糊。”楊風嗬嗬一笑,道:“走吧,你若有閑暇,陪我去看看宋青圃他們打下來的鬼子飛機。那玩藝兒,嗬嗬,以後咱們也會有的。”

    “咱們也能有飛機?”餘亞農真是驚愕了,隨著楊風走了出去。

    ********************************************************************

    雖然話不好聽,但戰爭有如一枚硬幣的兩麵,一方麵促進科技的展,另一方麵又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抗戰打到一九三九年,武漢會戰結束後,正麵戰場暫時進入了平穩期,敵我雙方的較量轉到了持久力上。

    而到持久力沒有軍工生產的支持,戰爭是萬萬打不下去的。被逼得沒辦法,中國人也迸出令人驚訝的創造熱情,揮出百分之二百的創造力,無數科技工作者和產業工人在為這場戰爭而奮鬥拚搏。

    戰爭的逼迫,政府和民間的需求,使抗戰期間中國的鋼鐵產量不斷提升:戰前還不能生產灰口鐵,可到了一九四一年灰口鐵的產量卻達到867噸;戰前隻有十幾家鐵廠,到了一九四三年的全盛時期,已經有了十六家國營鐵廠,九十八家民營鐵廠。煉鋼廠由於投資大、見效慢,則多是國營鋼廠在運行,民營的隻有四家。

    在戰爭狀態下,政府也不得不放棄崇洋媚外的思想和作法,積極引導本國冶金工業的科技研究,以緊密配合軍事工業展的需要。這方麵的工作主要是通過經濟部和國防科學技術策進會,提出軍事工業緊迫需要研究的課題項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