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四十九章 國民素質,奪權(1/2)

    感謝摩人,清風細雨@,思飛8,jedi86,山外還是傷,霜葉紅林,月落星辰,謝刀等朋友打賞和月票,祝朋友們萬事如意。

    ********************************************************************

    正廳的辦公室內,六十一團團長周至忠正無奈地向楊風攤著手,“招兵難啊,可不比淪陷區,孫總司令也是沒辦法。”

    請援兵,卻沒想到來了個爭兵的。楊風有些不悅,但還強壓著情緒,皺眉道:“周兄言過其實了吧?”

    能否獲得充足的兵源補充,是對日抗戰能否取勝的關鍵。因為軍閥割據的關係,國民政府在全麵抗戰前,始終未能建立起“義務征兵”製度——惟一九三六年,曾在江浙六省中央軍控製範圍內實施“義務征兵”,訓練完畢者約五十萬人,稍後經淞滬、武漢等大型會戰,迅補充殆盡。

    至於西南各省,軍閥們為維係其軍事力量的“私有化”屬性,對“義務征兵”製度極度抗拒,故國民政府在抗戰期間,始終嚴重缺乏預備、後備兵員,而必須依賴臨時的“壯丁征”和臨時的“壯丁訓練”。

    而戰爭中士兵的飲食,隨著中國脆弱的農經濟的崩潰,逐步跌至令人指的地步,遠不如工人、農民及知識分子;民眾的受教育程度很低,大多乃是不識字的農民,並不具備“民族意識”;交通不便,必須依賴徒步跋涉,讓民眾望而卻步;政府沒有能力建立可靠的“戶籍製度”,該多征的地方往往少征,該少征的地方又往往多征……

    周至忠自然不能如此麵麵俱到地認識到征兵困難的全部原因,但他也到了其中的幾點,比如士兵待遇差,對老百姓沒有吸引力。還有……

    “……老百姓怎麽想的,鬼子還沒打到這裏,興許以後也打不過來,家人能在一起團聚,苦點難點也能活下去。保家衛國,在他們眼裏,家未破,衛國關我什麽事?這種思想,啊?這個應該怎麽呢?”

    “國民素質。”楊風有些理解了,輕輕擺了擺手,道:“好了,不用多了,在淪陷區招兵確實比較容易。鬼子搞得怒人怨,想報仇雪恨的人很多。活不下去的,更多。嗯,孫總司令的苦衷我明白了,好歹你還帶了半個團的人馬,帶了多半個團的槍枝彈藥,也算夠意思了。”

    “楊兄理解就好。”周至忠吐出一口長氣,道:“你放心,一兩個月之後,我六十一團還是六十一團,還是能征慣戰的部隊,不會誤了楊兄的事情。”

    “偽軍俘虜可以招一些,還有就是鹿邑縣的自衛隊,這是最現成的兵源。”楊風點了點桌上的電報,“衛長官已經來電報,一是嘉獎三縱殲滅敵人,光複鹿邑;二是將鹿邑的軍權從魏縣長手中拿掉,由餘亞農接任自衛軍指揮。這樣一來,我們明正言順,可以並掉他手中的人馬。”

    “能有多少人馬?”周至忠問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