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左擋右擊(1/2)

    衝擊波肆虐著大地,在一連串的巨響爆炸之中,地表的土層被炸藥的強力推動著、如同波浪一樣的上下起伏,大大的石塊在地震的擠壓之下居然能從泥土裏彈射出來,迸得老高,砸得人頭破血流。

    視線變得模糊,四周圍混沌一片,地間充斥著一團棕紅,分不清哪些是彌漫的塵土、哪些是爆炸的烈焰。呼吸十分困難,空氣似乎全都被燒光了、被擠走了,努力地張開嘴,隨著每一次喘氣吸進體內的卻盡是嗆人的硝煙。那些炙熱的***煙霧在喉管之中、在肺葉之間灼燙著,火辣辣的,就好象要在人的胸膛裏再一次爆炸一樣。

    震蕩的大地終於平靜了,半個莊子基本被炸平了,各種建築成為廢墟瓦礫。到處都是屍體,有的蜷臥在土中磚下,有的從廢墟裏探出了半截身子。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雜著斷裂的木片和殘破的軍服,甚至還夾帶著血淋淋的殘肢斷臂。

    守軍重新衝殺過來,將半個鎮子又奪回了大部,並殺死殺傷了大量的敵人。此次反擊對敵人的殺傷是巨大的,對敵人的心理打擊更是毀滅性的,一直到黑,再也沒有組織新的攻勢。

    明“飛雷”的當然是個很聰明的人,但這種“大炮”的設計思路其實是和近代武器的展原則相違背的。

    第一,射程短、精度差、操作的安全性也很不可靠,無法成為固定有效的打擊手段;第二,這種武器的爆破方式非常原始,彈藥消耗量極大,作戰效能並不合理;第三,實施“飛雷”攻擊的時候,大量的炸藥包都堆積在射陣地上,一旦遇到敵方的炮火逆襲就沒有生存的可能,戰場風險太大。

    因此,使用“飛雷炮”就需要具備相當多的前提條件。先,軍需物資要比較充裕,可以不考慮彈藥的消耗量。而且,本方的兵力和時間也必須十分充足,可以把工事推進到距敵二、三百米以內,並建立起安全的射場;其次,敵方的陣地必須被圍困在一個狹的區域之內,目標固定而且集中……

    然而,此次鎮內守軍在巷戰中突然集中使用飛雷筒,頗為大膽而有效。日軍雖然有步兵炮、迫擊炮,但其炮兵在戰鬥中並不能及時有效快的提供支援。通常是在步兵進攻前猛轟一氣,然後火力延伸,步兵衝鋒。步兵受挫則後退,炮兵再重新調整後進行轟擊。

    換句話,沒有步話機,沒有事先標定的射擊諸元,炮兵與步兵的配合並不是同步進行的,再加上房屋牆壁的掩護,這便給了守軍使用飛雷筒的機會,也使得敵人受到了沉重的打擊。

    倉永嘉一麵對著慘重的傷亡,暴跳如雷的命令炮兵猛烈轟擊十八裏鎮,一定要毀滅敵人的簡易火炮,從黃昏直炸到黑方才罷手。

    “黑了,敵人又熟悉地形地勢,黑夜是他們的下,最適合這種分散遊擊的活動。三縱,他們是什麽時候開來的,又有多少兵力?”激戰至今,倉永嘉一才從逃回的敗兵口中知道當麵的敵人是誰,他望著木穀,雙眼閃現出一絲隱痛,聲調裏充滿著憂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