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二十五章 急返,雜牌之難(2/2)

    孫桐萱苦笑著看了看眾人,沒有話,背著手慢慢走遠,背影顯得很是寂寥。

    抗戰初期,由於民族意識濃厚,和對敵人的極端憎恨,所以數百萬人敵愾同仇之心完全是一致的。大家一致服從中央,全力抗戰。如果國民黨中央當局此時如能去其一貫的褊狹心理,大公無私,一視同仁,視各部隊的作戰能力善予運用,則經過八年的抗戰,這數百萬人有可能熔於一爐,變成一德一心的國家軍隊,無奈中央當局始終不能開誠相見,無法達成理想。

    令人不服的事情便是硬把全**隊分成“中央係”和所謂“雜牌”。在武器、彈藥、被服、糧餉各方麵,中央軍得到無限製的補充,雜牌軍則被克扣。

    如中央的對付龐炳勳,當各軍都在擴充之時,龐軍獨奉命裁去一團;又如川軍開到徐州,竭力請求補充,中央破例補充了每軍步槍二百五十支。這真是“杯水車薪”,何濟於事?

    因而在大敵當前之時,並肩作戰的友軍,有的食豐履厚,武器糧良,氣焰淩人;有的卻麵有饑色,器械窳劣。要他們同樣出死力而無怨尤,又豈可得呢?

    由這種歧視所產生的惡果,則更是曆數不盡。就以“中央軍”而言,上上下下都是具有“通”本領的“子門生”。大家唯領袖之命是從,將帥不和,上下傾軋,作戰能力自然無法提高。

    但是犯起法來,大家都是黃埔同學,又官官相衛,蒙蔽最高當局。因軍法總監部內高級人員多係黃埔畢業生,狼狽為奸,盡管何中明罪無可逭,也可逍遙法外。

    至於雜牌軍部隊本身呢,在這種無法無的局麵之下,也就竭力自救。他們都知道中央當局欲利用對日抗戰來消滅他們,平時克扣糧餉,戰時不予補充,等他們消耗得差不多了,便將他們遣散或改編歸並其他部隊,空出的番號,便可以“嫡係”補充了。

    所謂雜牌部隊,其中也是分等級的。例如廣西部隊,由於抗戰初期五戰區的輝煌戰果,使中央不得不另眼相看。

    再者,諺語“朝中有人好做官”,桂係在朝中有白崇禧任副總參謀長,嗣兼軍訓部部長,在外有李宗仁任戰區司令長官。所以廣西部隊總算是承蒙中央優禮有加了。

    至於其他部隊,如福建綏靖主任陳儀的部隊,雖然也是“雜牌”,但是陳儀畢竟是浙江人,蔣先生的同鄉,所以也多少受到些優待。

    最慘的,要算是那毫無背景的孤魂野鬼了。例如龐炳勳、高樹勳、孫殿英一幹人了,其次則為馮玉祥統馭過的西北軍、張學良統馭過的東北軍、陳濟棠統馭過的粵軍、唐生智統馭過的湘軍,以及川、滇、黔、陝、甘等省的軍隊。

    中央是蓄意要消滅他們的。糧餉既缺,中央還派了大批黃埔生去作他們的高級參謀和副軍長。這些人事實上都是蔣先生的耳目,對部隊的一言一行,有時甚至無中生有,都報告到蔣先生那裏去。平時在部隊中作威作福,目無餘子。(未完待續。)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