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一百零七章 巷戰布置,接戰(1/2)

    巷戰,是指在街巷中進行短兵相接的戰鬥。狹窄的街道、複雜的環境、看不見的敵人、殺人於無形的槍火這一切都使街道戰鬥充滿了詭異和不可預知的複雜因素。

    而巷戰和野戰的最大不同在於,戰場被無數按照一定規律排列的建築分割,任何戰術單位都處於一個相對封閉而狹窄的場景之中,這給觀察、火力的運用都帶來了限製。但對於防守方來,他們對於場景的構造更加熟悉,預設的火力點能更加揮作用,穿插迂回繞襲的戰術運用更加得心應手。

    縱觀抗戰曆史,有幾次巷戰打得是驚地、泣鬼神,劣勢裝備的中國軍隊愣是把日本鬼子打得傷亡慘重。比如常德保衛戰、台兒莊爭奪戰、衡陽保衛戰等,其中尤以一九四四年的衡陽保衛戰為最。

    當時,國民革命軍6軍第1軍在湖南衡陽以孤立無援的病憊之師抗擊近六倍於己的日軍,血戰了整整四十七,殺死殺傷了過自軍總兵力的敵人,被譽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這一仗的影響,震動了日本朝野,直接促使東條英機內閣為之下台。

    盡管中國的城市和鄉鎮中鋼筋混凝凝土建築太少,其實並不太適合巷戰。但把技戰術優良的鬼子拖入巷戰,且作為較有利的防守一方,楊風認為是最佳的作戰選擇。何況,三縱還有著眾多的近戰利器,日軍則是倉促行動,沒有重炮,彈藥亦攜帶不多。

    大城市的巷戰且不,楊風還記得華北的宋莊之戰,兩個連的八路與數倍敵人展開街巷戰,幾乎把日軍打到崩潰,而後還趁夜突圍。

    從楊風在渦陽反水起義到現在,仗打了不少,但即便是麵對麵的陣地戰,他也施展了很多被鬼子稱之為卑鄙無恥的招數。原因很簡單,根據他腦中的資料,對日本鬼子的技戰術能力一直頗為忌憚。

    射擊準確,運動隱蔽,動作規範熟練,訓練有素,單兵作戰能力很強,部隊之間的協同配合也很好……

    對日本鬼子作如此評價,不僅是中國將領,一線士兵更是在與對手的角鬥中體會了對手軍事素質的強大和優秀。

    但強大並不意味著不可戰勝,起碼楊風認為把那些評價歸於野戰更加確切、合適。這倒不是日軍是巷戰“弱智”,而是在巷戰中,日本鬼子的技戰術水平將被大大限製,揮不出全部。

    揮己方之長,遏製敵人之長,戰爭從來就不是簡單的數字遊戲,也不僅僅是計算裝備優劣的比賽。

    留守鎮子的部隊很快組織起來,按照三縱的編製,成建製地抽出十個戰鬥經驗較豐富的分隊(排建製,四十餘人)。而作戰時又將以隊(班建製,十三人)為單位,另增加兩名榴彈射手,配備榴彈射器兩具,再多配備機槍一挺,霰彈槍四枝,駁殼槍兩支,步槍五枝,手榴彈也加倍攜帶。

    征召的百姓和士兵齊動手,打通了很多房屋的牆壁,並在街巷內設置類似操手牆的障礙物,方便戰士隱蔽行動;為防炮轟引爆,鎮內多設置絆、拉地雷,或用手榴彈設置拉炸點,並用大量炸藥設置了幾處毀滅陷阱;軍官親自勘察指導,設置了較堅固的交叉火力點,以減少射擊死角………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