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八十七章 戰略預判(1/2)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上旬,蔣Js在南嶽衡山主持召開了軍事會議。參加這次會議的除軍委會各部和全國的高級將領外,第三、第五戰區師長以上軍官百餘人,也被通知列席大會。周eL和第18集團軍參謀長也參加了會議。軍事會議的主要議題是總結第一期作戰的經驗教訓,確定第二期抗戰的戰略方針。

    在此次會議上,蔣Js把抗日戰爭劃分為兩個時期:從蘆溝橋事變到武漢失守為第一期;此後到中日戰爭結束為第二期。

    為了適應這扯大了的戰爭攤子,便於指揮作戰。蔣Js在會議上對軍隊體製進行了改革,廢除了兵團、軍團兩個層次,以軍為作戰的基本單位;取消西安、廣西、重慶等行營,另設水、桂林兩個行營。以程潛、白崇禧分任行營主任。在最高統帥部之下,由程、白二將軍分別負責指揮南北兩大戰場。

    同時,蔣Js還重新劃分了全國戰區,調整了兵力部署。全國分為十個戰區,還有冀察和蘇魯兩個戰區。

    為扶持和培養敵後遊擊力量的展壯大,蔣委員長在這次軍事會議上決定,正麵第一線戰場上,要不斷地主動地出擊日軍,將日軍主力和注意力都吸引到前線來,以此減輕敵後遊擊部隊的壓力。

    此舉,無論對國民黨的敵後遊擊部隊,還是對**敵後抗日力量的展,都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當然,人民抗戰力量的展壯大,牽製和消耗了相當數量的日軍和偽軍,反過來,也對抗戰最後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

    最後,蔣委員長還命令:長江方麵各戰區部隊,從199年初開始,分期分批整頓輪訓,補充兵員裝備,到199年底,應全部整訓結束,準備反攻。

    這些都是比較空泛的戰略籌劃和布置,算不上軍事機密,與會人員這麽多,也保守不了什麽秘密。馬玉名給楊風透露,也是為表親近。

    而楊風卻從其中琢磨出了馬玉名想拖延新武器用於實戰的大概原因,可這也太扯了,等到一九三九年的年底大反攻,那得耽誤多少事情?

    “有圖紙,有製造工藝的詳細明,這不同於從零件開始的逆向仿造,時間不會耽誤很久。”楊風對馬玉名強調的困難進行著分析和解釋,“憑著已經大部搬遷至後方的機器、設備和技術人員,最多一個月便能形成生產規模,再加一個月訓練技術兵,兩三個月就能裝備部隊,進入實戰。馬兄想得長遠,但日軍卻不會幹等著,大戰很快會再度爆,不用鋼拳,豈不是又要吃敗仗?如今民心士氣低落,國府能再承受一次大敗的惡劣影響?”

    “大戰?”馬玉名並不相信楊風的法,輕輕搖頭道:“日軍占領武漢、廣州,兵力已達使用極限。現在日本6軍在國內的兵力,僅有一個近衛師團,而在中國已經配置了二十四個師團,基本上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據我們得到的情報,倭皇剛剛在東京召開了大本營會議,製定了中日戰爭的新的戰略指導方針:先,日軍將從戰略進攻階段轉變為長期持久戰階段;其次,日軍應采取局部作戰,以確保占領區。今後日本的主要任務是‘自主指導新中國建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