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九十二章 警醒,出征(1/2)

    解決了有和沒有的大問題,日後的改進就比較好了。甚至可以提供圖紙,求助大後方工廠,楊風當然知道四倍或六倍的瞄準鏡對於狙擊步槍是最適宜的。

    因為楊家生巨變,宗百川便被召回坐鎮,協助孟秋蘭處理事務,以便楊風放心出征。趙雨柔也無奈返回,盡一個名義上兒媳婦的孝道。

    而這次空襲,在給楊風帶來心理衝擊的同時,也給了他很大的警醒。在抗日戰爭初期,日本飛機的轟炸具有很大的威力,導致了民眾的巨大傷亡,究其原因,與民眾防空知識匱乏,政府缺少有效組織,不無關係。

    都是經一事長一智,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對倫敦空襲一百一十多次,造成四千餘人傷亡,由此引起了英國對城市防空的極大重視,很快成立了“防空指揮部”,先後采取了許多防空措施。

    抗戰期間,我國南京、重慶、上海等大、中城市屢遭空襲,死傷平民在五十五萬人左右。在造成重大災害的同時,也促進了群眾性防空活動的開展。

    但這種以鮮血和生命為代價,換來的進步和重視,能否變一種形式,提前為民眾所知曉呢?楊風思索著,將一些普通民眾容易掌握的防空知識以及政府應如何組織,以減少平民傷亡寫進了《波亞戰術攻略》裏麵。

    這還不算完善,楊風另外寫了《防空知識》的冊子,送到了縣裏,下給部隊、各鎮、村長,並任命了區裏的防空委員進行監督,以嚴厲的命令推行實施。

    經過緊鑼密鼓地準備和布置,百日的孝期未過,楊風就打著報仇的名義,要帶兵出征了。

    曆來將士出征,都是家屬灑淚相送,痛不欲生。這一回卻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洪水的關係,現在當兵吃糧幾乎成了災民唯一的選擇。現在,災民們可全靠著楊家存糧和楊風奪來的糧食才能生存下去。

    而且,當兵不光是一個人的問題,楊風製定的軍屬優待條例,使得一人當兵,全家都會多分糧食,少挨餓;傷殘、陣亡之後的撫恤則是五畝田地的免費給予。

    即便如此,大家也都知道,坐吃山空是絕對不行的,隻有跟著楊風出外就食展,以外補內,才能不餓死,才能不走逃荒的淒慘道路。

    打仗,拚命,為的是什麽?為國為民那是高調,是給有知識、有覺悟的人聽的。對於老百姓,那就是為了生存,為了家人,為了生活得更好。很淺顯的道理,再加上形勢所迫,兵源是不愁的。

    即便如此,楊風也不準備帶太多的人出去,兵貴精而不貴多,頭三腳必須踢好,帶著缺乏訓練、武器不精的人出去,反倒有可能成為累贅。

    七八百多人的隊伍,他認為已經足夠了。更何況這些士兵都經過了訓練,雖然時間還不夠長,也要比那些靠抓、靠騙、靠忽悠而拚湊起來的烏合之眾強得太多。更重要的是,繳獲的武器彈藥雖然足以裝備一千多人,可家裏總也要留些精銳隊伍以備不測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