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六十六章 苦練兵(1/2)

    換句話,那就是官不如兵。中國士兵多為農家子弟,具有樸實、勇敢、服從、堅毅以及吃苦耐勞等良好品性,連美軍參謀總長馬歇爾都曾過,如果中國的士兵能被適當地領導、喂飽、訓練、裝備,他們的戰鬥力將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的士兵一樣。

    對此,楊風有著相似的體會。從後世的標準來看,這些士兵的體質或許差,但他們非凡的身體忍受力,讓楊風很驚訝。稍加訓練,他們就能夠每進行長達四十八到五十六公裏的急行軍,而且攀登山路時幾乎和在平坦彎曲的田間路中行軍一樣毫不費力。

    在楊風們看來,中國士兵之所以優秀,正因為他們原始的適應力。特別是“堅韌”的中國腳,那雙隻穿草鞋而不穿皮底鞋子的硬繭橫生的大腳,絕對令人感到神奇。

    而且,他們十足的“農民勁”,在適當的訓練後,楊風相信會成為動物般的野性,使他們成為出色而凶狠的殺手。

    敬禮還禮已畢,楊風沒有過多的客套,換上衣服,開始了進城後的第一次訓練。

    “防左刺。”“殺!”“防右刺。”“殺!”……

    隨著一聲聲口令,士兵們在楊風的示範下,圓瞪雙目,齊聲呐喊。

    對於士兵來,拚殺訓練不僅是種戰術技能,而且能使他們不自覺地就提高了一種精神威懾力和一種無畏的氣概,盡快地走向成熟。而對於楊風來,卻還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和實戰的價值。

    先,自己的部隊大擴充是肯定的,以後也可能沒有太充足的子彈進行進行訓練,所以在射擊作戰時應該是不占優勢的。而這個時候的日軍無論從體能還是從刺殺技術來看,都遠遠過了中國士兵。甚至在白刃戰時,能夠達到一對三,一對四,甚至一對五六的懸殊程度。

    但現在,楊風將自己頭腦中掌握的、經過血浴洗滌出來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刺刀拚殺技貢獻了出來(到目前為止,解放軍還保持著刺殺訓練)。其中對刺刀拚殺有詳細的分解,不僅刺法簡單有效,更糅合對戰時地理環境等諸多的考慮,在技術上不光重視刺刀和槍托的殺傷力,還注重腿法的使用。

    而且,隨著深入學習和掌握,刺刀拚殺技還有“快”、“穩”、“狠”等技巧,並注重“騙”、“閃”、“防”、“詐”;在應用上更是強調利用周邊環境避實就虛,能最大限度的提高生存能力。

    當然,楊風以後還要組織民兵之類的預備武裝,或者用老舊槍枝,或者使用纓槍、長矛、梭鏢、大刀等冷兵器的現象,也會大量出現。從曆史經驗來看,抗戰中被日軍稱為“長劍”的纓槍在適當時候,也能夠顯示出特有的威力。

    因為,其長度可以保證在與日軍步兵肉搏時保持一定的心理優勢;其次,與雙手持的大砍刀相比,纓槍不需要大幅度揮舞,也不需要高強的武藝,且更便於多人協同作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