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驚雷

第六十四章 拉小手,縣長的過往(2/2)

    李師爺對姚宗的第一個指點,便是要先拜會地方上的土豪財東和名流士紳,而且不假思索地背出了一大串名單。姚宗深知這點官場經驗,但他感到詫異的是全民奮起的抗日風暴,竟連這個陋習還沒有衝垮。於是,他抱著入鄉隨俗的心態,求得這些人對抗戰更多支持的想法,接受了李師爺的指點。

    第一次拜會,姚宗現在想起來,還覺得冷氣從頭頂直貫到腳跟。王金慶家大業大,又有在省黨部的哥哥撐腰,自然成了他登門拜謁的頭一個對象。王金慶倒是很痛快地接受了他的拜會,還邀約了幾位名流士紳作陪。

    但當談到對時局的看法時,姚宗卻是大吃一驚。王金慶一再讚揚政學係張群提出的“和必亂,戰必敗,敗而後和,和而後安”的所謂十四字真言,把它推崇為國策,還什麽勢在必納。在座的名流士紳,也紛紛讚賞王金慶的這番高論,他們最後的結論無非是靜觀局勢,不可妄動。

    姚宗沉默了,心寒了,他黯然告退,不再去拜會任何名流士紳,這種舉動,在名流士紳眼中自然是大逆不道。

    於是,姚宗失去了此地第一股力量的支持。

    出師不利,但這第一拳並沒有把姚宗打倒,他繼續作著新的嚐試。渦陽縣雖然沒有正規軍隊,但也有著大大不少的民團武裝。在他想來,這些有血性的男子,不會完全是忍辱偷生之輩。他出了請柬,邀請這些武裝的領赴宴,要跟他們共商抗日救國大計。

    宴會設在文廟,這是姚宗的精心安排。那一還真是熱鬧,渦陽縣大大的掌握槍杆子的頭子幾乎全到了。各路領高談闊論,大聲喧嚷,桌椅板凳拉得山響,猜拳行令之聲震動屋頂。

    姚宗對這些粗野的舉動並不反感,他認為在這大****的年代,需要這種重俠尚義,慷慨激昂的意氣,溫良恭儉讓該是收起的時候了。

    在稀稀拉拉的掌聲裏,姚宗表了一通簡短而精辟的演,大意是:國家多難之秋,壯士用命之時,諸位是鄉裏之幹城,民族之先鋒,本人和全縣民眾都寄予厚望,當此盛會,願聞諸位抗日救國之大計。

    不料,此言一出,頓時鴉雀無聲,領們大眼瞪眼,連個響屁都不敢放。捱磨了一陣,終於有人開口了,卻避開打鬼子、保家園的事情不談,提出了軍餉、裝備等一係列問題。

    其他領接著這個話頭,也紛紛提出了亂七八糟的一大堆非份要求。後來,又扯到了彼此利害衝突的一些事情上,吵吵嚷嚷,罵罵咧咧,最後有人拔出了匕,有人抽出了手槍,宴會竟變成了演武場。

    希望全落空了,姚宗眼前金星亂冒,兩耳嗡嗡作響,踉踉蹌蹌走出了文廟,徑直奔回住處,一頭栽到床上,半沒有起來。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