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立國傳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伊斯法罕(三)(1/4)

    第二百七十八章 伊斯法罕(三)

    華夏軍最先攻擊的波斯軍的北翼大營。

    伊斯法罕城雖然是波斯中部的一座大城,但是在居民眾多的基礎上容納二十多萬軍隊也是很困難的事情,而且卑斯支也不會傻得將所有的軍隊全部聚集在城內讓華夏軍圍著打。

    按照卑斯支的部署,波斯軍有十餘萬在伊斯法罕城裏堅守,做為基本支撐點,北翼有七萬餘人,南翼有十餘萬人,組成了一條以伊斯法罕為中心,南北長七十餘裏,縱深二十餘裏的防線。

    六月十七日夜裏,華夏軍集中了百餘門石炮,在半個時辰裏向波斯北翼大營投擲了兩千餘發火油彈,當其變成一片火海時,盧震率領六萬柔然軍、突厥軍和匈奴軍從西、北、東三個方向發起了突擊。

    四處燃起的大火不但讓北翼大營的波斯軍一片慌亂,也讓這座方圓數十裏的軍營在黑夜中被暴露無遺。六萬華夏騎兵揮舞著馬刀,以隊為單位,來回地突擊衝殺。

    夜戰是華夏軍中必修的課目,但是由於其對外部環境、敵方條件、己方素質等有著諸種嚴格的要求,所以華夏軍也很少用這招殺手鐧,就是用也是小規模地夜襲,象這種大規模的夜襲卻是很少見,所以華夏軍一發動進攻,北翼大營的波斯軍隊就和穆薩所部去年在巴士拉城外的遭遇一樣。

    不過相對於曾穆來說,盧震用兵更加老辣,他將手裏的六萬昭州廂軍分成三路,分路突擊,且按照早就確定的區域和路線進行攻擊,即使得波斯軍隊搞不清楚主攻方向和對手人數而變得更加混亂,又使得華夏軍不會互相發生衝突,而且還能最大效率地清掃了波斯營帳。盧震帶著數百名侍衛站在波斯北翼大營的外圍,冷冷地看著前麵火光衝天的殺戮戰場。

    已經五十多歲的盧震不再需要披堅持銳衝鋒在最前線了,隨著段煥、趙複、薑楠、柳畋、張渠、徐當等第一代將軍們老去,現在在華夏軍隊中擔當主力的將軍就成了盧震、曹延、李天正、候明、夏侯闐和陳灌為首的上林七將等一批成了,而這其中名聲最盛,和第一代老將一樣幾乎成神話的卻隻有盧震和曹延。

    盧震十幾歲就跟隨曾華從征,西征涼州、北討漠南漠北,滅高句麗,都能看到他的揚鞭疾蹄的影子。尤其是他鎮守漠北十餘年,在河州、平州赫赫有名。就是現在,敕勒、柔然、鮮卑等等,無論是依然居住在河州、平州或者還是已經遷出的諸族,聽到盧震的名字都會無比的崇敬,僅此於他們信奉的聖主的代言人-曾華。

    而後來盧震和野利循在第太和次西征中縱橫數萬裏,降服西匈奴數十萬,滅國數十,斬首數十萬,使得第聶伯河以南地區的各“蠻族”都記住了他的名字,而羅馬史學家也從各“蠻族”的哭訴中顫抖地記下了盧震的名字。

    曹延則在西征西州、沙州、昭州等諸戰中大放異彩,然後又鎮守昭州,虎視吐火羅、貴霜多年,其威名除了震懾吐火羅、貴霜外,還遠傳天竺和波斯。

    這次西征,曾華自領波斯東道行軍大總管,盧震和曹延為副總管,分領騎兵和步兵。而其餘如夏侯闐、李天正、候明、唐昧、陳灌、王先謙、謝玄、劉牢之、朱序等諸多名將都隨從在軍。

    盧震仔細地觀察著北翼大營所有的變化,傾聽著所有的動靜,然後時不時地命令身邊的傳令官,用不同的號角聲通知各分路的統軍將領,對進攻做出一些調整。而各分路突擊軍隊總是能夠在一個大範圍裏做出一些變化,控製著整個戰局,死死地壓著波斯軍猛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