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海權

第十二章 徐傑的輕武器規劃(1/2)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對於委托裏奧的辦事效率,徐傑可是深有體會。隻要是有錢賺,這個人的辦事效率堪比當年**的特科。所以,在周末餐桌會議結束後。徐傑便又投身到了輕武器的山寨工作中。

    這年代能搞出點啥呢?重機槍已經有了。現有技術下,想搞出超越馬克辛機槍的重機槍至少要到10 年後,至於像mg係列更是想都別想。輕機槍?嗯,麥德森輕機槍1902年成功的,主要卡在原理上,工業基礎上沒啥問題。這個可以考慮。步槍嗎?幾大知名步槍都已經基本成型了。像李恩菲爾德,毛瑟,莫辛納幹,曼利夏。至於意大利的卡爾卡諾?6.5的殺傷力明顯不足,而且早期用的還是圓頭彈,這個就不考慮了。如果綜合來看,徐傑還是比較推崇曼利夏1895式步槍,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超高的射速,因為采用直拉槍栓,曼利夏1895的射速可以達到每分鍾30發以上。而且結構簡單,質量輕,使用方便而且可靠性高。雖然存在直拉槍栓拉殼力不夠和供彈係統過於複雜的問題,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直拉式步槍的射速是最快的。至於供彈,徐傑自己還是有能力改進的。例如換上可拆卸彈夾就可以解決上彈麻煩的問題。至於手槍,目前入選的有兩種,一種是大家廣為熟知的盒子炮,毛瑟c96手槍。另一種,就是勃朗寧1900式。至於為啥同時選2種手槍,徐傑有自己的考慮。

    要問,駁殼槍和勃朗寧槍那種火力更猛?毫無疑問,是前者,先別說後來的駁殼槍的快慢機,單純從20發的彈倉,就要比勃朗寧1900的7發彈夾要實用不知道多少倍。前者可是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當微衝的啊。但是要問那種槍在歐洲更受軍方歡迎?那無疑是後者。原因無他,駁殼槍火力雖猛但是連**度極低,而且攜帶不方便,價格還貴(當時一把貌似3個英鎊)。而且當時歐洲各國也普遍認為手槍就是自衛用的,沒有必要擁有過強的火力,至於真正在戰場上近距離交戰,各國還有衝鋒槍呢。例如德國的1918年式衝鋒槍。倒是在亞洲和南非這些相對落後的地區,駁殼槍大行其道。因為這些國家的軍隊缺乏足夠的火力。所以,在手槍選擇上,徐傑決定山寨兩種,一種用於在歐洲賺錢,另一種用於裝備北洋部隊(如果可能的話)。

    槍型選擇結束後,徐傑便開始繪製草圖,在它那個位麵,各種槍械圖紙已經爛大街了,再加上徐傑的爺爺,那個曾經兩次授銜的老紅軍,自己收藏的盒子炮和勃朗寧1903手槍已經被徐傑拆裝了不知道多少次了,所以手槍仿製十分迅速。圖紙在3天內就完成,然後交由委托裏奧去負責試製。考慮到試製的因素,徐傑並沒有加上駁殼槍專有的快慢機,在槍型上,徐傑給其中一個亞種加長了槍管長度,槍管下有護木,便於抓握。使用貝魯姆子彈。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在於強化駁殼槍的威力和射擊時的穩定性。同時也是用可拆卸彈夾,加快裝彈速度(開始駁殼槍用的是固定彈夾,上彈不是很方便)。這種長管手槍在150m**擊精度和威力都相當不錯,完全可以壓製住當時任何一種武器。至於勃朗寧。則突出美觀大方,便於攜帶,基本沿用曆史上的設計,隻是把彈藥換成了9*19貝魯姆子彈。而步槍設計,除了使用可拆卸彈夾供彈外,口徑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而選擇不同的口徑。就徐傑個人意見,他更傾向於使用尖頭步槍彈,精度好,威力也不錯。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