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麵祭壇

293 現身皇宮(1/2)

    虞世南為“初唐三大家”,其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最早的類書之一。>  網  虞世南秘書監任職時,充分利用國家藏書,主編了《北堂書鈔》一百六十卷。

    北堂是秘書省的後堂,故以此命名。

    全書分十九部,下分八百五十二類,十九部內容極為廣泛,包括帝王、後紀、禮儀、衣冠、儀飾、服飾等部,其中匯集了大量的儒學資料,起著傳授知識,臨文備查的作用,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

    這套書在現代早已經大部分散失,而藍雨現在得到的這套《北堂書鈔》,不但一本不少,而且還是極為罕見的唐代刻本,價值之高,難以估量。

    北宋當代的圖書,雖然在現代同樣珍貴,但藍雨既然來到了這裏,以後有的是機會收集,也就沒有關注。

    除了字畫和圖書之外,藍雨還順便收購了一些古玉和瓷器。

    第二閑逛,藍雨竟然在一家古董店裏看到了兩隻柴窯茶盞!

    柴窯瓷器,號稱第一珍瓷,在現代世界,柴窯瓷器早已經消失在曆史之中,不但沒有一件成品瓷器,就連殘片都極為罕見。

    柴窯創燒於五代後周周世宗柴榮時期,雖柴窯燒製時間才五年之久,但柴窯的美名千年芬芳,柴窯雖有文獻記載,但一直難見柴窯真容。

    柴窯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周世宗柴榮的一詩雲:“雨過睛雲破處,這般顏色作將來”。

    而這詩的內涵,從古之今未有誰能破解!

    因為柴窯瓷器傳世的數量太少,能夠見到實物的人少之又少,文人墨客也隻能是霧裏看花,不清楚。

    柴窯的誕生,開創了陶與瓷的完美結晶,同時又明了獨特的釉質配方,創燒了獨一無二的柴窯。柴窯胎質堅硬如石,指彈有磬石之音,柴窯釉色青翠如綠州,釉汁薄如宣紙見胎骨,柴窯釉麵光亮如鏡,“滋潤細媚”而無裂紋。

    柴窯千年美姿,一直後無來者,雖有仿之,確無真果。

    如今千古傳頌的柴窯就出現在藍雨的麵前,藍雨無論如何都不會放過。

    誰見柴窯色,青雨過時,見到柴窯時,青翠如綠州。藍雨得到的兩隻柴窯茶盞,與曆史文獻中對柴窯的描述———“青如、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完全吻合。

    這兩隻柴窯茶盞在北宋就已經極為珍貴,竟然要價二百兩黃金,藍雨討價還家一番,也隻是省下了三十兩黃金。

    宋代五大名窯的瓷器,藍雨見到了三種,分別是:哥窯、鈞窯、定窯。官窯是南宋創燒,現在還沒有出現,汝窯剛剛燒製,數量稀少,全部供應內廷,民間難覓蹤影。

    三時間,藍雨逛遍了整個汴梁城,可以到處都是珍寶,北宋的東西拿到現代,都是難得一見的寶物。隻是拿到現代的物品,要想經過千年歲月的洗禮,還需要消耗獻祭之光才能辦到,而藍雨的獻祭之光有限,根本不能隨意消耗。

    也隻有那些最有價值的物品,藍雨才會舍得耗費獻祭之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