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崛起之路

第1056章 強弩之末 1(2/2)

    發動機過熱、變速箱間歇性失靈、履帶斷裂、行走設備因為疲勞而變形的問題從來就沒有斷過。俄國人能把這些到處都是問題的戰車開到敵後40千米左右的地方也真是不容易了......。

    而除了本身技術上的不過關之外,體係上同樣也有問題,簡單來說既是俄國人光想著怎麽解決戰場的問題了,卻沒想著如何解決戰場之外的問題,比如說安排個修理單位什麽的。

    巴伐利亞搞裝甲部隊搞了十多年,這可不僅僅是為了研究裝備、製定戰術和編製,更重要的是也要學會如何在戰爭條件下保證戰車可以使用,但是即使這樣,在西線這種比較嚴酷的環形下,在西線較為嚴酷的戰場環境下,也依然有2成的戰車因為保養和磨損問題而無法投入戰鬥。一戰的技術條件就決定了保養和維護困難是戰車的第二大敵人。更何況頭一次趕鴨子上架的俄國人?

    阿爾卡季的第四突擊師還算不錯的,其它幾個突擊師在5天的突擊戰鬥結束之後,能用的自行火炮數量不到初始數量的3成。到現在,所有衝的最深的6個突擊師能用的自行火炮數量目測不超過2打......。俄國人自然舍不得這些珍貴的火炮,於是他們打算將這些火炮拆下來,然後看能不能改成牽引的,但是可惜的是,突擊騎兵師裝備的122MM榴彈炮的炮架還是小了一些,裝不下......。

    而除了昂貴而精巧的自動火炮之外,俄國人的122MM榴彈炮的戰鬥力也在迅速下降,除了戰鬥中被摧毀的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彈藥儲備量大幅度降低,122MM榴彈炮一發炮彈重達20KG左右。再加上發射藥包的話,還要在額外增加幾公斤。如果算上包裝的話,那麽為了發射一發炮彈需要運輸的重量將近30KG以上!而一輛四輪馬車最多也就是裝30發左右的炮彈!畢竟這些車輛隻有3成左右的路程是在硬質地麵上行動的。

    而隨著戰線的一步步延長,以及德國空軍對後勤的狂轟濫炸和大量的馬匹損失,122MM榴彈炮部隊的備彈量直線下降,以至於到了現在,第四突擊騎兵師的某個4炮連的備彈量加一起不超過30發!這個備彈量不要說打垮眼前的支撐點了,甚至連一場野戰都不夠!

    “我現在有些後悔了,如果早知道這樣的話,我寧可自己走路,也要用馬匹馱上兩發炮彈!”阿爾卡季少將痛心疾首的說道。當然這隻是他說說氣話而已,實際上,現在阿爾卡季的部隊中馬匹數量也不夠了!如果說出發前,為了保證機動性,阿爾卡季的騎兵部隊可以平均每人兩匹馬的話。(包括輜重車輛的馬匹)而光第四突擊師,俄國人就配屬了2.3萬匹馬!

    第二更奉上~~~!求訂閱求打賞~~~!!

    如果您覺得《德意誌崛起之路》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2/2466/ )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