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崛起之路

第451章 軍事價值與造價(1/2)

    “我看過你們提交的報告了,似乎所有的飛機都在使用液冷發動機,我想知道為何就不能使用氣冷發動機呢?氣缸圍繞一個中軸分布,然後通過迎麵而來的冷風氣流進行散熱。而且風冷發動機對損傷的抗性更好。”王子對戴姆勒的表現很滿意,於是決定趁機再秀一把航空方麵的知識。

    “這個問題我們想過了,首先風冷散熱被證明是不夠的,飛行速度還是比較慢,所以迎風麵的風量有限,散熱效果也有限,而且如果也用弄一個8缸風冷發動機的話,正麵麵積會增大不少,飛行的阻力會更大。所以我們還是傾向於使用液冷發動機。”戴姆勒的節操還是有保證,如果說為了博眼球,獲得更多的支持而造假是可以容忍的,但是在技術上,這位大師可是寸步不讓的!

    液冷發動機散熱效率較高,而且迎風麵積很小,所以較低的功率就可以擁有較高的性能,曆史上歐洲航空工業一般都比較傾向於液冷,尤其是作為需要較高敏捷性的戰鬥機,都是以液冷發動機為動力,這個情況一直延續到2戰,比如說英國人噴火,德國人的BF109,以及開始用風冷後來被迫又轉回液冷的FW190。

    至於說為何美國人和日本人用風冷,日本就不說了,弄一個DB601都沒拾掇利索,不少自動控製部件最終生生的弄成了手動......。美國量產版的液冷發動機也不如歐洲,不要說英國,量產版的V1710也不如德國後期的DB603和JUMO213。(當然,戰爭結束後,某些末代型號還是超越德國的。)

    “看來,想要搞風冷發動機,還是要走很漫長的路啊。”王子心中暗歎道。

    不管如何,這一次王子對飛行者一號還是很滿意,飛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用性,而下一步就是讓人們看到飛機的巨大作用,從而讓德國政府從上到下推動飛機工業的發展,而不是把精力都扔到飛艇上,飛艇現在卻是好用,無論從滯空時間、航程、載貨量還是飛行高度上都有壓倒性優勢,但是奈何潛力有限啊!

    話分兩邊,王子交代下去的任務那是必須要完成的,施密特少將很快帶來了一個技術小組,並且根據戴姆勒等人的要求進行改進,最開始的時候,技術人員拿來的是一挺全新的MG1900型機槍,這挺機槍被固定在了左翼的旁邊,並且安裝了一個環形槍架,機槍可以在槍架上滑動,並且用一個馬鞍形彈鼓供彈。

    說實話,在現在的情況下飛行員控製飛機已經實屬不易,在搖擺不定的飛機上控製機槍掃射更是不容易,在並不穩定的飛機上射擊地麵目標幾乎無法達成,隨後技術人員進行了改進,將開火的開關整合在了操作手柄上,機槍被固定在機翼的一側,同時安裝了一個簡易的瞄準鏡。雖然依然沒什麽太大作用,但是至少像那麽一回事了,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

    而且這次拍攝使用了動態拍攝的方式。旅行者一號從100米處的高空飛過,另外一輛裝備著攝像機的汽車則從旁邊平行前進,當這架飛機從距離目標200米的地方飛過的時候,飛行員扣動扳機,在十幾秒鍾的時間裏,將200發燃燒彈全部打光!而作為目標的小木屋在密集的彈雨中化為一片火海!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