斂財人生[綜]

1431.江湖有你(3)三合一(1/5)

    江湖有你(3)

    不大工夫,一個十四五歲的美貌姑娘就進來了。手裏端著托盤,  托盤裏放著筆墨紙硯。林雨桐也沒接過來,  就著她端著的托盤寫了一張方子:“都是平常的藥材,  外麵藥鋪都有賣的,  不難買到。”

    這姑娘端著托盤沒處放去,也不好行禮,隻問道:“還不曾問恩人高姓大名……”

    “我姓林,  咱們年歲相差不大,  若不嫌棄,姐妹相稱便是。”她說著,便催促:“我們也還要盤亙數日,妹妹先去抓藥,  咱們得空再說話。”

    這姑娘便應了一聲,  自報姓名:“小女穆念慈,  乃是流落江湖靠賣藝為人的草莽女流,  恐高攀……”

    “說這些做什麽?如今這世道,  誰活的不是猶如草芥,  哪裏來的高攀。”說著話,就搭著對方的肩膀一邊親熱的說一邊連著人往出送,  到了門口又催促:“我看穆家大叔的傷耽擱不得,  妹妹先去忙吧……咱們來日方長”

    穆念慈這才不再猶豫,朝林雨桐點點頭,  直接進了隔壁的房間。

    林雨桐關了房門,  回頭看四爺,  卻見四爺在愣神,不知道在想些什麽。她過去接了孩子,就說:“不管他是不是……”跟劇情有關,“但好歹是楊家將的後人……”

    四爺一愣回過神來:“楊家將的後人?”

    難道不是?

    林雨桐心虛,不是很多書迷都說那是楊家將的後人嗎?

    四爺被林雨桐給逗笑了:“你說你……”讀史書都是囫圇吞棗的讀,“他的曾祖是楊再興,楊再興是嶽飛的裨將,抗金將領。再往上追朔,楊再興的父親叫楊邦乂,政和年間以舍選登進士第……建炎三年,金兵取建康,楊邦乂不降,血書‘寧作趙氏鬼,不為他邦臣’,完顏宗弼命人剖腹取心……朱元璋評價楊邦乂此人說,‘天地正氣,古今一人。生而抗節,死不易心。’這都跟那個楊家將的楊家……應該是……不搭嘎的!”又解釋說,“後來說的那個嶽飛全傳,是從清開始說的。在裏麵把嶽飛的裨將楊再興說成是楊家將的後人,是因為要避諱這個楊邦乂。楊邦乂不為他邦臣,這個‘他邦’指的就是金國。那時候的說書的,有幾個腦袋敢說不對金國稱臣是正氣?誰叫往上追朔,金和清同出女貞呢。因此上,我認為,楊再興是楊邦乂的後人,跟楊家將沒啥關係。”

    林雨桐不由的驚異,您這考據的可都詳細的。這楊鐵心是杜撰的,但楊再興卻不是!要是如此的話,如今細想,四爺這種說法好似很有道理。

    她咂摸了一下,幸好這不算是正史吧,要不然楊邦乂知道後代淪落到如此境地……不知道心裏該作何感想。再想想那個喊完顏洪烈為爹的楊康,他的先祖被完顏家剖腹取心啊……孩子不知道這些,但這包惜弱啊……一言難盡!

    被四爺一副你要回爐再造的看著,她都差點惱了。誰看個小說這麽認真的對吧!不管是哪個楊家將都差不多啦!不都是忠臣之後嗎?

    她就說:“反正是忠臣之後,順手的事。”

    四爺卻往後一躺,知道桐桐又在腹誹他。但腹誹他他也要想呢,心說這冒出來的完顏洪烈到底是誰呢?按照史書上,這又是對不上的!這些年南宋朝廷那邊是退位、過繼,皇帝換的挺勤快,朝廷內部不消停。這金國也不遑多讓,哥哥弟弟的輪番上位,也是動不動就過繼,這都換了幾個皇帝了。好吧,就當完顏洪烈確實是皇子吧,然後呢?

    然後不行啊,這個人物還是對不上。人物對不上,也就意味著朝堂的勢力就不能完全掌握。還是得多幾個消息渠道。到底跟史書上是有些差別的,很多東西得重新評定。

    林雨桐是覺得如今完全不用帶著腦子過日子,勤練武功無人敢欺負就行了。四爺那樣,她瞧著都累的不行。

    第二天起來,四爺就打算去外麵的茶樓酒肆轉轉,看看能不能打聽到梁山那邊的消息。結果吃了早飯還沒出門,房門被敲響了。林雨桐開了門,門外的是楊鐵心和穆念慈父女。當然了,楊鐵心現在不叫楊鐵心,叫穆易!

    昨晚一劑藥下去,早上起來就覺得胸口不悶了,明顯是見好了。因此,父女兩人就過來道謝了。

    四爺心裏一動,正好也要打聽梁山泊的事,眼前這人一直在外行走,要找他自己的媳婦和孩子,當然也在找郭嘯天的媳婦和孩子。既然說郭嘯天是梁山好漢郭盛的後人,那他是必要去梁山附近打聽過的。心裏肯定也猜測過,覺得郭嘯天的遺孀未嚐不會帶著孩子回那裏。

    於是,就將人迎進來,客氣的搭話。

    楊鐵心還是以穆易為名,問四爺攜家帶口,這是打算去哪裏。

    四爺隻說是去投親的,然後就側麵打聽起梁山泊的事。

    楊鐵心倒是有什麽說什麽:“……早些年水退屯田,田地才養熟,這河水改道,河水橫流,河道每年都有變,農人都無法耕種莊稼了……”

    林雨桐跟著皺眉,如此的話,也在理。誰也不能保證,這種下去的能等到莊稼成熟,不治理河岸,誰也不知道會不會一場大雨下來,田就沒水淹了……然後半年的辛苦就白費了。

    可這也加劇了金國的動蕩吧。

    四爺點頭,這就是選擇梁山的原因。正是山DONG、河BEI漢人揭竿而起,促使了金國遷都。而自從都城南遷汴京後,河北一帶陷入了戰爭連年的境地。當地的漢人紛紛結社組軍自保,各擇\"主人\"。這些人亂世不僅想活命,也想趁機割據一方。要是時間線對的話,應該會在今年,金國朝廷要在這兩地連續冊封九個公爵,都是地方豪強。這些人有抗金的,有想割據的,那就是一個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