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2021 席卷全球(1/3)

    “楚門的世界”於六月第一周登陸北美市場時,同時也在英國、德國和法國三地搶先登陸。雖然作為一部喜劇電影,“楚門的世界”號召力有限,海外市場各個國家地區的引進速度遠遠比不上“哥斯拉”、“天地大衝撞”、“絕世天劫”這些作品,但得益於各大院線對雨果的強烈信心,“楚門的世界”登陸海外市場的速度已經超出預期。

    不過,英國、德國和法國這三個國家地區的首周票房表現都沒有能夠爆發出驚人能量,“楚門的世界”這樣一部醒世寓言、黑色童話,似乎沒有能夠引起三個國家地區觀眾們的熱情,首映周末票房都沒有能夠超過一千萬美元,雖然比起這些國家地區自身的作品來說,依舊優勢明顯,毫無疑問地奪取了周末票房冠軍,但客觀來說,表現遠遠不及雨果此前的幾部作品,讓人大跌眼鏡。

    ——現在,雨果成功不是新聞,失敗才是。

    盡管如此,“楚門的世界”依舊引發了英國、德國和法國專業影評人、新聞媒體的議論狂潮,一如電影在美國所引發的熱烈討論,這部電影的深刻內核和厚實底蘊都得到了專業人士們的讚譽,特別是在英國和德國,討論熱度甚至比美國還要狂熱。

    英國對於黑色喜劇一向有著不容置疑的偏愛,他們總是熱衷於在譏諷戲謔之中展現自己的幽默,而“楚門的世界”裏那近乎荒誕的表現手法讓許多專業影評人都拍案叫絕,電影裏所隱含的深意更是讓人津津樂道,認為這是美國繼查理-卓別林之後最為出色的喜劇電影。

    德國則是對於這種黑色童話的殘酷現實讚不絕口,許多專業人士都認為彼得-威爾如此大膽而直接地剖析目前娛樂產業的現狀,不僅勇氣可嘉,而且深刻尖銳。其實,娛樂產業商業化最具代表性的是好萊塢,但整個歐洲電影界也都正在一點一點被商業化蠶食——戛納電影節已經被同化、威尼斯電影節正在求變、柏林電影節的固執己見似乎已經落後於時代,所以德國的電影人士們對“楚門的世界”探討的問題,顯然是秉持支持態度的。

    這股討論熱潮開始在整個歐洲範圍蔓延開來,比起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選擇了“泰坦尼克號”來說,其實歐洲電影人士始終都是“洛城機密”的堅定擁護者,他們認為電影的本質始終還應該是故事本身,視覺特效隻是對故事進行補充、展現的一個手段,“獨立日”、“泰坦尼克號”這樣的作品是本末倒置的,對於電影產業的發展是一個錯誤的樣板。

    所以,“楚門的世界”幾乎是得到了超過一半歐洲電影業內人士的應援和支持,聲勢居然還超過了北美大陸。

    經曆了第一波熱議狂潮之後,關於自由意識和精神家園的爭論也開始蔓延開來,比起美國來說,歐洲大陸的宗教勢力更加根深蒂固,但同時這裏的思想也更加開放和多元,所以雙方勢力都迸發出了無窮能量,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從來沒有暑期檔定義的歐羅巴大陸,此時是真正感受到了盛夏席卷而來的熱浪狂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