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2008 經久不息(1/3)

    來自“紐約時報”的專業影評人阿蒙德-坎比今天也坐在了中。國劇院的現場,在“辛德勒的名單”上映之前,阿蒙德一直都可以算是固執保守派的影評人代表,他對雨果的作品也有諸多不滿,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就可以算是雨果反對派的代表人物;但是“辛德勒的名單”之後,阿蒙德的觀點卻發生了改變——更多是來自於整個猶太人社會體係之中的壓力,而不是阿蒙德內心真實的感受。

    對於雨果,阿蒙德說不上討厭,但也說不上喜歡。這些年來,雨果在好萊塢書寫了無數奇跡,聲勢更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真正打動阿蒙德的僅僅隻有一部“洛城機密”而已,因為這部作品的複古風格完全契合上了阿蒙德的品味,他先後三次走進電影院觀看了這部作品。另外“盡善盡美”可以勉強算半部。

    除此之外,阿蒙德對雨果的作品始終缺少了一點激情。不是說那些作品不好,他也知道那些作品正在方方麵麵地改變電影產業的走向,隻是阿蒙德始終沒有找到讓他亢奮到無法自已的那種化學反應。

    今天出席“楚門的世界”首映式時,老實說,阿蒙德沒有抱太多的希望,他僅僅隻是作為旁觀者出席的,可是沒有想到,電影結束之後,阿蒙德卻愣愣地坐在座位上,即使所有人起立鼓掌著,他也還是一個人獨自坐在角落裏,一動不動。

    不是因為他不喜歡,相反,阿蒙德實在是太喜歡了,這部作品重新喚醒了他內心那激情澎湃的熱情,讓他想起了那部經典的“推銷員之死”——不過是以不同的方式。阿蒙德老淚縱橫地坐在位置上,大腦徹底陷入了當機,隻能放任肆虐的情緒在渾身奔騰,這種久違的情感波動重新喚醒了阿蒙德的回憶——讓他記起了當初為什麽會喜歡上電影:因為電影可以容納太多太多的情感,讓生活變得艱難,也讓生活變得簡單。

    “在經典佳作‘天堂電影院’裏,有這樣一句台詞:電影比生活簡單許多。

    事實似乎的確如此,因為電影的命運就掌握在導演和編劇的手中,即使電影的世界再灰暗再痛苦,導演和編劇作為這個編造世界的上帝,他們依舊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隨心所欲地改變所有一切。但生活卻不行。

    在兒時的記憶之中,我曾經幻想過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進而思考過,如果這個世界就是一個虛擬的環境,我們每一個人的思想都被外星人操控著,其實我們隻是外星人家庭電視劇裏的一份子——我們在按照他們的想法生活著,他們就是我們的上帝。

    這個想法很荒謬,但卻很有趣。

    我在最開始認為,每個人都是一名演員,台詞、情節、個性都是被早早決定好的。整個故事脈絡是早早被決定好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定的小目標,最後這些小目標匯集起來成為階段大目標,再聯係起來構成人生。但如何抵達這些小目標卻有不同的方式,這一個個節點之間的過程才是可以改變的。比如說一個人注定會結婚,但和誰結婚、以什麽方式,卻是有不同的詮釋方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