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974 名利光環(1/3)

    “你說,今晚過後,是不是又有一批優秀的從業者要被淘汰了。”大衛低沉的聲音帶著一絲回味,一絲深思,在雨果的耳邊輕輕響起。

    這樣的大衛讓雨果有些陌生——他總是習慣了大衛一臉嘻嘻哈哈的模樣,似乎談笑之間就可以運籌帷幄,但現在大衛的眉宇之間卻可以清晰感觸歲月的痕跡,所有煩躁和嘈雜都緩緩沉澱下來。

    順著大衛的視線看過去,雨果就看到了被人們團團包圍的詹姆斯-卡梅隆。今晚雖然雨果也創造的曆史,關注焦點絲毫不遜色於詹姆斯,但如果嚴格比較的話,雨果還是略遜了一籌,正如詹姆斯那狂妄張揚的得獎感言所說,“我是世界之王”。

    即使看不慣詹姆斯的自大和狂傲,即使不喜歡商業電影的狂轟亂炸,即使痛恨詹姆斯那目中無人的自以為是,但卻沒有人可以否認,“泰坦尼克號”的輝煌登頂已經強勢撼動了整個電影產業。僅僅是這一份豐功偉業,就足以讓詹姆斯與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喬治-盧卡斯這些業界大佬相提並論了。

    所以,現在全場超過三分之一的人潮都團團圍繞在詹姆斯身邊,那喧鬧的景象幾乎讓人以為這是“泰坦尼克號”的票房慶功宴,而不是奧斯卡之夜。

    雨果瞬間就明白了大衛這句話的意思,當初恩斯特就是在“雌雄大盜”的改朝換代之後被淘汰的,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而現在“泰坦尼克號”所引領的時代變革已經來臨,那麽是不是意味著又有一批從業者要被淘汰了呢?

    比如說史蒂文-斯皮爾伯格,比如說大衛-格芬,比如說喬治-盧卡斯。

    大衛的問題讓雨果也陷入了沉思,其實按照曆史發展軌跡來說,的確如此。

    雖然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馬丁-斯科西斯這些導演依舊還有大量作品推出,老馬丁更是在2006年才一圓自己的奧斯卡小金人夢;但事實上,這一批創造巔峰的導演的確是在逐漸淡出人們的視線。

    喬治-盧卡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奧利弗-斯通、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雷德利-斯科特、朗-霍華德等人更多都開始轉到幕後,以製片人的身份活躍在電影領域;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伍迪-艾倫、馬丁-斯科西斯、蒂姆-伯頓等導演依舊保持自己的作品創作數量,然後屢屢在頒獎季之中占據眼球,但更多時候他們也都是遠離了鎂光燈,專心在自己的作品創作之上。

    就連創造了曆史的詹姆斯-卡梅隆,也在創作道路上越走越遠,十年打造出了一部“阿凡達”,驚世駭俗,但更多時間他都徹底消失在大眾視線之內。

    相對應的是,昆汀-塔倫蒂諾、克裏斯托弗-諾蘭、彼得-傑克遜、大衛-芬奇、李。安、J。J。艾布拉姆斯等新生代導演開始占據公眾視線,與此同時由漫威所掀起的新人導演浪潮更是成為了社會的主流——鐵打的漫畫改編電影、流水般的導演更換名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