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971 標準結局(1/3)

    雨果不由屏住了自己的呼吸,此時此刻他也難免緊張了起來,甚至比起最佳原創劇本、最佳男主角兩個個人的獎項還要緊張,因為雨果清楚地知道這個夜晚到底意味著什麽。特別是剛在領取了最佳原創劇本小金人之後,雨果對於這一個曆史的重量又有了全新的理解。

    按照曆史車輪的發展方向,或者說按照電影產業的進展方向,華爾街入侵好萊塢是不可避免的一個結果,這和電腦特效無關,因為早在三十年前,電影產業伴隨著“大白鯊”的橫空出世之後真正地成為了經濟產業鏈之中的重要一環,以迪斯尼為首的電影、主題公園、周邊產品熱潮更是因為“星球大戰”的興盛而進入了全新時代。

    這一切都使得好萊塢的“利益”分量越來越重。伴隨著米高梅在2005年被索尼公司以近五十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好萊塢曆史長河裏沿襲下來的最後一個獨立製片廠也就宣告徹底消失,華爾街真正地成為了好萊塢的主宰者。

    這一個過程,浩浩蕩蕩地蔓延了數十年,就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進程一樣,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獨立日”的成功,“泰坦尼克號”的輝煌,隻是將電影產業推向了一個全新高度,進一步催化這一進程罷了,這兩部作品真正的價值就在於,讓人們意識到了電腦特效對電影工業的重要作用。這也加速了電影產業“商品化”的進度——在2002年“蜘蛛俠”取得了票房大捷之後,真正進入了視效大片時代。

    所以,即使不是“獨立日”,不是“泰坦尼克號”,也會有其他作品成為這個催化劑。也許是“未來水世界”,也許是“龍卷風”,也許是“侏羅紀公園”。這是一個曆史的必然性,時代洪流的不可阻擋發展方向,這是人為因素所無法改變的車輪軌跡。

    但視覺特效成為了電影成功的重要因素之後,華爾街勢力開始無孔不入地滲透到電影產業的方方麵麵,“利益至上”的信條讓視效大片成為了市場主角。相對應的,劇本為主的劇情作品正在逐漸被邊緣化,甚至發展到後麵已經徹底淪為了“頒獎季作品”。

    這些劇情電影都很難得到各大電影公司的重視,直接導致了優秀作品的銳減,進而讓觀眾喪失進入電影院觀看的興趣,票房下降利益降低,又讓電影公司更加意興闌珊,形成一個惡性循壞。衍生出來的附加效應就是:真正優秀的原創劇本急速減少,願意專心撰寫劇本的編劇往往沒有辦法出頭,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向市場妥協,使得優秀作品進一步減少。這才是整個市場最糟糕的窘境。

    以一個最直接的例子就可以看出端倪了,2010年之後,奧斯卡最佳影片分別是“國王的演講(The。King’s。Speech)”、“藝術家(The。Artist)”、“逃離德黑蘭(Argo)”、“為奴十二年(12。Years。A。Slave)”、“鳥人(Birdman)”。

    客觀來說,這五部作品都不是當年最好的作品。劇本不是最出色的,調度不是最完美的,主題不是最深刻的,藝術不是最出眾的,綜合起來也不是最突出的,這五部作品的一個共同點就是:政治正確性——除了“鳥人”是真正嘉獎了好萊塢創新精神和娛樂業內人士的自嘲之外,其他四部作品都十分相似,四平八穩的節奏、中規中矩的敘事、風平浪靜的視角、永恒不變的主旋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