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862 明智選擇(1/3)

    雨果看到恩斯特附言的最後一句話時,不由就笑了起來,“最後……你不是梅爾文。”簡潔明了,而且沒有回旋餘地,典型恩斯特的風格,甚至可以在腦海裏描繪出恩斯特寫這句話時的暴躁和嫌棄。

    紙條上並沒有署名,也沒有任何識別的標誌,但雨果知道,這就是來自恩斯特的評論,這讓雨果的心情頓時輕快了起來——因為恩斯特的確收到了劇本,並且認真閱讀之後,給予了他足夠的意見。

    雨果走到旁邊的沙發上,重新又認真地閱讀了一遍恩斯特的紙條。除了對西蒙這個角色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之外,恩斯特還認為雨果對梅爾文的描寫太過詳細了。

    恩斯特認為,他的確可以從雨果的文字之中勾勒出梅爾文的整個形象,但這也恰恰是這個劇本裏最令人遺憾的一點。“雨果,你必須知道,有時候,讓觀眾去猜測角色背後的故事,這本身就是樂趣之一。”

    這對於雨果來說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在表演的時候,雨果盡可能將角色的背景資料構思完整,因為角色在電影裏的篇幅是有限的,他需要在自己的腦海裏將角色完整建立起來,從而使得表演過程中,一舉一動都有跡可循,這是增加表演的深度和寬度,在觀眾所看不到的地方賦予角色靈魂。

    但按照恩斯特所說,撰寫劇本過程之中如此做卻不見得就是正確的。一方麵編劇給予角色太多的框架,其實這是束縛演員的表演空間;一方麵編劇把故事塞得太滿,不利於導演發揮,也不利於觀眾領悟,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編劇裏的勾畫太過細致,導演在篇幅之中塞不下,於是就擅自刪減,以至於角色變得七零八落,遠遠偏離編劇最初的構思。

    當然,也不是說這樣的做法就一定是錯誤的,這必須是看題材、看類型、看劇本、看角色的。因地製宜,就是這個道理。“盡善盡美”之中的梅爾文,顯然就是如此。

    雨果賦予了梅爾文太多私人的東西,形象十分立體,反而越來越偏離了他自己的預期,以至於塑造出一個全新的形象出來。但事實上,這個故事雨果就是希望講述不完整的人在追求完美過程之中的孤獨、寂寞、冷漠。所以,“不完整”的部分往往會比“完整”來得更有吸引力,更應該依靠演員自己去賦予梅爾文生命力。

    恩斯特僅僅隻是寫了一頁紙張而已,但卻在雨果的腦海裏碰撞延伸出無窮無盡的火花。不得不說,雨果原本以為已經完美的劇本,現在看來依舊有大量上升的空間,如何利用文字的力量在不動聲色之間,傳遞編劇的核心思想,這個課題對於雨果來說依舊有漫長的道路要前進。

    忽然,雨果就決定了,他不想出演梅爾文了。

    不是因為剛才查理茲的另辟蹊徑,也不是因為恩斯特的準確建議,而是因為雨果希望真正專心致誌地站在編劇角度,賦予整個劇本生命。比起演員來說,雨果更喜歡成為“盡善盡美”這個故事的講述者;比起梅爾文這一個角色來說,雨果更重視梅爾文、西蒙和卡蘿這三個角色之間的火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