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732 深夜偶遇(1/3)

    遺憾地錯過“變臉”之後,雨果不由認真地回憶了一下,似乎在1997年能夠喚醒記憶的出色作品確實不多。最主要就是因為“泰坦尼克號”這部創造了無數曆史新紀錄作品的存在,其他電影全部都不由黯然失色,就好像“獨立日”完成橫掃的1996年一般。一部電影的絕對優勢讓所有人的焦點都發生了偏移。

    當然,其實1997年還是有許多佳作的,比如開啟了威爾-史密斯事業巔峰的“黑衣人”,比如重現恐龍故事的“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比如讓卡梅隆-迪亞茨、茱莉亞-羅伯茨再創事業高峰的“我最好朋友的婚禮”,比如讓金-凱瑞鞏固喜劇王者地位的“大話王(Liar。Liar)”,再比如說在奧斯卡上驚豔全場的“心靈捕手”,還有比如說經過歲月沉澱被認為足以擊敗“泰坦尼克號”獲得最佳影片的“洛城機密(L。A。Confidential)”。

    即使是在“泰坦尼克號”的光芒之下,依舊有大量作品綻放出屬於自己的光芒,也讓1997年成為世紀交接之前,電影市場釋放出了最後的能量。其後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先是“哈利-波特”係列解開了陪伴童年的十年漫漫長路,然後是“蜘蛛俠”開啟了漫畫英雄的橫掃威勢,再是“魔戒”係列為人們帶來了中土大陸的恢弘和壯麗。

    整個電影市場的起承轉合已經在不知不覺完成。

    意識到這一點之後,內心最後一點的遺憾也消失不見。正如裏克所說,他現在接拍作品真的不用太過著急,在遇到一部真正契合他心意的作品之前,他有漫長的假期慢慢調整。當然,目前最重要的還是“疾風驟雨”的世界巡演。

    裏克離開之後,萊昂納多就迫不及待地再次跑了進來,在沙發前的地毯上不斷跳躍著,“雨果,你說,真正出色的演技是那種爆發型的演出,還是內斂到讓人根本無法區分真實還是虛幻的表演?”

    萊昂納多的問題很有趣,其實這也是專業人士孜孜不倦一直在討論的觀點。這在美國主要分為兩個流派,一種是希望以紮實基本功、將傳神表演注入靈魂的方式,收放自如到讓人察覺不出真假,這種代表是百老匯——嚴格來說也就是傳統英國學院派;一種則是更加愛好視覺上的衝擊、心靈上的衝擊,執著於那種沉澱在某一瞬間強勢爆發出來的震撼和魄力,這種代表是好萊塢——換而言之就是以利益至上、致力於藝術通俗化的美國現代電影派。

    如果仔細翻閱美國演員工會、金球獎、奧斯卡等重要頒獎典禮的影帝得獎者,特別是八十年代後半期到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有一個明顯的發展軌跡,那就是好萊塢派逐漸占據上風。學院往往更加喜歡嘉獎那些疾風驟雨式的演出,相反,那些春風化雨的細膩表演屢屢贏得整個市場的讚歎和歡呼,但想要贏得小金人卻難上加難。

    簡單來說,爆發式演出更加明顯,即使是普通觀眾也可以看出一個所以然,他們可以清晰感受到震撼;內斂而細膩的演出需要更高的欣賞水平和文化素養——最重要還是對電影足夠的累積和沉澱,不是所有觀眾都可以體會到如此表演的難度。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