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645 讚助商們(1/3)

    現場國度的新聞發布會結束之後,所有人都熱鬧了起來,不管是關於巡演的主題和設計,還是關於場館的選擇,都成為了一時熱點。

    不過,即使有著世紀之戰的威勢在前,還是有不少媒體對馬拉卡納球場表示了擔憂,與其說他們不相信榮耀至死,不如說馬拉卡納球場本身所代表的震懾力。那不是隨便什麽的場地,而是馬拉卡納,代表著全世界最為頂尖的馬拉卡納。

    馬拉卡納於1950年投入使用之後,這半個世紀的音樂曆史長河裏誕生了多少巨星,但真正勇於挑戰馬拉卡納的歌手都屈指可數,因為每一個人都清楚地知道,如果水準沒有達到就不自量力地去挑戰,結果不僅僅是自取其辱那麽簡單,很有可能對歌手接下來的事業都產生毀滅性的打擊。

    槍炮與玫瑰、齊柏林飛船、惠特尼-休斯頓、瑪麗亞-凱莉、涅槃樂隊、珍珠醬……這些曾經或者現在依舊是最為頂尖的歌手,他們都不曾挑戰過馬拉卡納,因為那就是無數歌手心目中的聖地。

    想象一下,在馬拉卡納,湧進了十二萬歌迷——十二萬,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數字,甚至比整個溫布利球場可以容納的人數都還要更多,甚至比當代任何一個搖滾音樂節可以號召的歌迷都要更多。但是!在馬拉卡納,這才僅僅隻能填滿一半多的觀眾席而已,放眼望去,全場將會有大片大片的空白!

    更為可怕的是,由於馬拉卡納的場地容納量十分寬廣,所以對歌手的舞台掌控力提出全新的要求,這是一個僅僅依靠音響設備就可以完成的任務,想要讓音樂的張力和飽滿度都填滿馬拉卡納,並且讓全場觀眾都真正投入表演之中,這種難度絕對不止是十萬人場地翻一倍那麽簡單,可能要困難三倍——甚至五倍以上。

    所以,一旦挑戰馬拉卡納,結果不成功,上座率和票房回報的慘敗僅僅隻能說是災難的表麵現象而已,真正對歌手產生致命打擊的,是大片大片空曠的場地、現場演出的一團糟、讚助商的失去信任、媒體的落井下石、歌迷的質疑和疏離、同行的嘲諷和戲謔……這些很有可能就讓一名頂尖巨星直接跌落穀底。

    挑戰馬拉卡納,絕對沒有那麽簡單。

    媒體對於榮耀至死的馬拉卡納之旅充滿了擔憂和質疑,更為重要的是,如果不是世紀之戰的盛況還在眼前,隻怕此時媒體都要嘲笑榮耀至死的“自不量力”了。現在媒體隻是紛紛表示了擔憂和觀望,這已經是世紀之戰熱潮之後的正麵效果產生的局麵了,但依舊無法掩飾人們對馬拉卡納的敬畏、景仰和恐懼的錯雜心情。

    可以說,“疾風驟雨”世界巡回演唱會才僅僅是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而已,就已經成為了話題熱點。

    雖然,目前上座率和售票情況依舊是未解之謎,特別是馬拉卡納球場的不確定性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起來,即使是“洛杉磯時報”也不敢大放厥詞地說,“榮耀至死此次世界巡演肯定會大放厥詞,現場國度的野心讓人們說話時都不由再三斟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