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577 時代縮影(1/3)

    “雨果-蘭開斯特入侵英國!”

    這是“泰晤士報(The。Times)”次日的頭版頭條,標題之下,雨果站在機艙入口處微笑著揮手的大幅照片,清晰可見,就好像最高領導人蒞臨一般。

    毫無疑問地,今天諸多媒體都以最顯眼最刺激最盛大的方式報道了“獨立日”劇組抵達英國的消息,就連歐洲主大陸上的國家們也都不願意錯過這樣的機會,德國、法國、意大利、瑞士、西班牙、荷蘭、比利時、波蘭等等國家都在第一時間報道了希斯羅機場那無與倫比的歡迎陣仗,這也使得“獨立日”劇組在歐洲的宣傳成為了七月第三周裏最轟動的新聞。而在這之中,“泰晤士報”的標題無疑是最吸引眼球的。

    不是說這個標題本身有多麽標新立異,而是在於曆史的傳承。

    1964年,披頭士第一次踏上了美國的土地,在肯尼迪國際機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歡迎,那人山人海的盛況一直到三十年後的今天依舊讓人們津津樂道。在當時,披頭士踏上美國土地,並且掀起了狂熱,這不僅僅是一支搖滾樂隊的成就,更是英國文化與美國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並且從此開啟了全世界流行文化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互相融入的時代,那是一個值得載入史冊的瞬間。

    當年“紐約時報”就以轟動全美的標題報道了這件事,“披頭士入侵美國!”

    現在,三十二年之後的今天,“泰晤士報”再一次複製了這一標題,“雨果-蘭開斯特入侵英國!”這不僅僅是對披頭士的致敬,也不僅僅是對雨果的肯定,更是對整個曆史文化的解讀。

    雨果這一次帶著“獨立日”前來英國,顯然不僅僅是宣傳一部電影那麽簡單,這標誌著以商業為首、以利益為重的好萊塢商業電影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嚐試,終於開始打破歐洲的文化壁壘,讓歐洲文藝電影市場也逐漸對好萊塢敞開了胸懷——甚至可以說是對華爾街的資本打開了大門。“獨立日”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完全可以被看做是未來十年歐洲對好萊塢商業電影的態度。

    另外,“獨立日”在北美所掀起的爭論——關於成本關於投資關於電腦特效,其實也深入了歐洲大陸的骨髓。雖然歐洲土地一直是藝術電影的最佳土壤,但在這裏商業電影也一直都是存在的,並且帶著各個國家地區的特色,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特別道路。現在,歐洲和北美一樣,也麵臨著科技革。命所帶來的衝擊。

    電腦產業和互聯網的誕生,已經成為了過去幾年整個社會的熱議焦點,許多權威人士都認為大力發展數字產業,將會讓地球迎來世界末日,電腦會不費吹灰之力地毀滅人類。可即使如此,科技的發展還是不可阻擋地走到了今天。

    電腦特效對電影產業的影響,其實就是整個科技進程背景的一個縮影——這是一個具有輿論領袖意義的命題。就如同輿論領袖對社會輿論所產生的影響,電影工業的強大影響力讓“電影”就成為了輿論領袖,科技之於電影的意義也勢必將會對科技之於社會的意義產生影響。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