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547 勢不兩立(1/3)

    新金屬搖滾縱橫九十年代接近十年時間,最後還是逐漸沒落了下去,除了綠洲樂隊所代表的音樂讓搖滾失去了魅力之外,最主要還是因為整個搖滾勢力都衰落了下去,再也無法重現六十年代的光輝。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不僅僅是新金屬搖滾,整個搖滾市場都無法抑製地離開了主流視線,到了2014年時,人們更是普遍認為“搖滾已死”,無論是老牌搖滾勢力還是新興搖滾力量,都無法再對主流音樂市場產生任何影響。

    但是有趣的是,瑪麗亞-凱莉所代表的節奏藍調和流行,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依舊長盛不衰,甚至還越發繁榮昌盛起來,在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裏,幾乎是節奏藍調、鄉村、嘻哈輪流坐莊,聲勢強大。可瑪麗亞的事業卻一直在滑坡,最終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為什麽呢?僅僅是因為盛極必衰、歲月使然嗎?顯然不是。

    瑪麗亞和惠特尼所代表的流行音樂,備受推崇,達到了極致,成為了九十年代整個音樂市場的絕對主流力量,繼而讓她們的音樂演繹方式成為了主流。她們寬闊的音域、出色的真假音轉換能力,為音樂注入了強大的活力,感染力十足,同時也使得她們的音樂成為了高難度的代名詞,音域不寬的人幾乎不敢嚐試。

    君不見後來的歌唱選秀節目,瑪麗亞和惠特尼的歌曲幾乎就是高難度的代名詞。以至於後來人們普遍認為:你不會飆幾句高音,就不能算會唱歌。

    可是從專業角度來說,這其實對音樂是一種破壞,因為所有的注目都集中在了副歌的飆高音部分,反而讓人們忽略了音樂的整體性,破壞音樂的平衡性。

    一首歌為什麽會區分為主歌和副歌,高潮部分為什麽叫做副歌而不是主歌?就是因為構成音樂最出色的部分,其實是主歌,也就是人們所謂的鋪墊部分,副歌隻是集中的一個亮點。真正出色的音樂,應該是主歌迸發出無窮的魅力,副歌隻是輔佐。

    瑪麗亞的演唱方式,卻讓主歌和副歌的位置顛倒,主次不分。而且,過於強調高音,反而讓音樂的其他部分都黯然失色。音樂為什麽能夠打動人心,不是那些寬闊的音域,而是蘊含在旋律之中的情感和共鳴。

    聽眾會為一首歌副歌部分的高音而喝彩,但隻會因為一首歌其中打動自己的情感而落淚。

    正如雨果所說,如果一首歌隻剩下了飆高音的部分,其實這是音樂製作人的悲哀,因為他所製作的歌曲沒有任何值得共鳴的精髓,隻剩下歌手的炫技。真正出色的歌手,肯定用炫技的能力,處理高音絕對不是問題,但他們卻不會強調炫技的部分,而是用真正的音樂去打動聽眾,炫技的部分隻是諸多輔助手段之一而已。

    瑪麗亞的才華和唱功毋庸置疑是極其出色的,她的活躍幾乎貫穿了整個九十年代,是整整一代人的回憶,但是論起在音樂曆史長河的地位,主流觀點是認為惠特尼是一代天後,瑪麗亞雖然與其齊名,但曆史地位是比不上惠特尼的。為什麽?就是因為瑪麗亞隻會炫技,她為歌曲注入的情感遠遠遜色於惠特尼,甚至比不上席琳-迪翁(Celine。Dion)。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