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

1480 結局揭曉(1/3)

    所有觀眾都把視線投向了舞台,雨果站在後台,也通過大屏幕觀看著現場的情況,鏡頭裏可以看到略顯緊張的蒂姆和蘇珊,也許在頒獎典禮之前,誰也料想不到堅持到最後的居然是“死囚漫步”和“勇敢的心”,這讓原本略顯無趣的頒獎典禮多了一些期待感。

    在奧斯卡提名名單出來之後,“勇敢的心”取代了此前在各大頒獎典禮領跑的“理智與情感”,成為了提名階段的最大贏家,當時就有人預見到了“勇敢的心”將會在奧斯卡上贏得最後的勝利,就好像五年前的“與狼共舞”一般,梅爾-吉布森也就像當年的凱文-科斯特納一樣,所有情況如出一轍。

    演而優則導的導演在學院一向受到矚目,不僅因為這樣的導演擁有美國演員工會的強大人脈基礎,而且因為這樣的導演往往會被學院評委認為是“有才”的象征,很容易就贏得大部分評委的偏愛。

    凱文-科斯特納是這樣,梅爾-吉布森也是如此。

    可是演而優則導的導演真的就比其他導演優秀嗎?顯然不是如此,要想達到克林特-伊斯特伍德那樣的高度,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凱文-科斯特納就是其中的典型,以處女作“與狼共舞”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和最佳影片之後,他還執導了包括“未來水世界”在內的其他幾部作品,但都可以說是糟糕透頂,“與狼共舞”就是他導演生涯裏的唯一佳作了。

    其實,“勇敢的心”和“與狼共舞”有許多相似之處,講述曆史真實的事件,以故事化、電影化的手法進行闡述,電影的核心都是人類對自由的向往,戰爭場麵和人性刻畫成為電影的重要亮點。

    同樣,梅爾和凱文也有許多相似之處,梅爾在導演的位置上也展現出了一定才華,是一名水準以上的導演,他後來還拍攝出了“耶穌受難記(The。Passion。of。The。Christ)”、“啟示錄(Apocalypto)”等極度富有爭議的作品,但他距離優秀還是有一段差距的。

    “勇敢的心”是一部不錯的作品,這是事實;但它是一部優秀到足以戰勝“理智與情感”、“阿波羅13號”、“豬寶貝”的作品嗎?雨果不這樣認為。

    整部電影四平八穩,主線的推進略顯零散和拖遝,人物塑造的轉折和堆砌也不夠細膩,那一句“自由”的激昂和亢奮倒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也僅此而已了,精神內核大於情節敘事,英雄主義大於人物塑造,不過整體主旋律還是成功地讓人熱血沸騰!

    這樣的一部作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小金人,不是說不行,相反還是集中體現了學院的審美風格和價值取向,隻能說是沒有任何驚喜,也沒有任何亮點,略顯乏味的一個結果。

    所以說,奧斯卡的得獎者不一定是最好的,真正的得獎者需要的是運氣和時機,得獎者所反映的是當年學院對好萊塢行業脈搏的把握和趨勢。不過,提名五強是行業頂尖,這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幾乎每一屆奧斯卡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遺珠之憾的原因。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別猶豫,趕緊下載微風小說APP!